古典诗词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古诗词网 > 古诗词 > 导航

李白:《越女词五首》

发表时间:2022-07-06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诗歌是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与传承,大家的童年里都阅读过诗词,阅读古典诗词,促进人们了解历史文化,您绝对不会忘记的古诗是那一句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李白:《越女词五首》,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李白:《越女词五首》

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新月。

屐上足如霜,不著鸦头袜。吴儿多白皙,好为荡舟剧。

卖眼掷春心,折花调行客。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东阳素足女,会稽素舸郎。

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镜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

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gs83.cOm

全文赏析

第一首诗写吴越女子相貌的妩媚可爱与穿着的异样。首句的“长干”是地名。王琦注云:“建邺南五里有山冈,其间平地,吏民杂居,号长干。”但应当指出,此诗只是借用此语,以“长干”代指一般的“吏民杂居”的里巷,以区别于名门贵宅,其作用仅在于说明“吴儿女”的身份是普通民间女子而非达官望族的贵妇与闺秀,不必拘泥。“眉目艳星月”形容女子眉清目朗,比星月还要美丽。“艳星月”是艳于星月,即比星星月亮还明朗可爱之意。“眉目”与“星月”对举,在理解上要分开,实际是说秀眉若弯月,眼似明星的意思,语言十分洗炼精确。后两句写女子穿着的特殊。她们竟光着脚丫穿着木屐,连双袜子也没有穿。一双素足裸露于外,肤色哲白,若霜雪一般。展是木制鞋,中国自晋代时女子便已穿用木屐了。《晋书·五行志》:“初作屐者,妇人头圆,男子头方,圆者顺之义,所以别男女也。至太康初,妇人屐乃头方,与男无别。则知古妇人亦著屐也。”可见李诗中所写是实景。

第二首诗写吴越女子天真活泼的姿态及调皮卖俏的开放型性格。大意是说,吴地的女子皮肤白嫩,她们都爱好做荡舟这种游乐。荡舟之时,她们还不时地朝水面上往来船只中的客人眉目传情暗送秋波,或者拿着折来的花枝向对方调侃戏谑。四句小诗把吴地女郎姣好的容貌和活泼开朗的性格描绘得栩栩如生。“卖眼”就是递眼神,俗语谓之飞眼,是年青女子向人传达情意的一种表示,这里用来表现吴地女子活泼泼辣的性格,很生动传神。

第三首诗所写则是另一种性格的劳动妇女。耶溪即若耶溪,唐时在越,州会稽县南。这位在若耶溪上采撷莲藕的女子与前一首诗中的吴儿大不相同,当她看见别的船上的客人时便唱着歌掉转船头,伴随着欢乐的歌声将小船划入荷花丛中,并假装怕羞似的不再出来。这位女子性格内向,虽然也怀有春心,却把这种情感深藏在内心,有点羞羞答答的。但其内心荡漾的春潮还是无法全部掩饰住的,诗人早已窥破其内心的隐秘,否则怎能写出“佯羞不出来”的诗句呢?“佯羞”二字极精彩,将少女欲看青年男子又羞涩不好意思的心理与情态刻画得惟妙惟肖。透过这两个字,仿佛可以看到在密密层层的荷花丛中,那位采莲的姑娘正从荷花荷叶的缝隙中偷偷地窥视着客人。鲜艳的花朵与美人的脸庞相互映衬,这和谐美妙的景象真令人魂梦心醉。于此可以看出,这首小诗虽很浅白,但蕴味却很隽永。

第四首诗写一对素不相识的青年男女一见钟情,互相倾慕,又无缘接近,难以倾述衷肠的怅恨。这里的“东阳”、“会稽”均是地名。东阳唐时属婺州(今浙江东阳),会稽属越州(今浙江绍兴),二地相距起码在一百公里以上。诗人在这里写出这两个地名无非是说这一对小青年素昧平生,原来并不相识,不必拘泥理解为东阳的姑娘遇到了会稽的小伙。“白地”是当时俚语,今天依然沿用于民间,即“平白地”,无缘无故的意思。全诗大意是说,一位肤色白净的姑娘与一位荡着白色小舟的小伙子不期而遇,二人一见钟情,眉来眼去中似乎有许多心曲要倾吐,但因天色尚早,无由进行交谈幽会,不禁现出肝肠欲断,非常焦急的神色。“月未堕”是明月在天,可望而不可即之意。还应指出,李白在此诗中为何偏偏拈出“东阳”、“会稽”这两个地名呢?这可能与他化用前人诗意有关。王琦认为李白此诗由谢灵运《东阳溪中赠答》二诗中化出,是有道理的。谢诗其一曰:“可怜谁家妇,缘流洗素足。明月在云间,迢迢不可得。”其二曰:“可怜谁家郎,缘流乘素舸。但问情若何,月就云中堕。”无论从词语的相同还是从意境的相似,都可以看出李白此诗确是由这两首诗概括点化而出。

第五首诗写越女顾影自怜的娇媚姿态。唐时镜湖在会稽、山阴两县交界处,如今此湖已不复存在。诗的大意说,镜湖的水面澄澈,如皎洁的月光,耶溪地方的姑娘皮肤洁白,似晶莹的霜雪。穿着新妆的姑娘在明净澄清的水面上荡舟戏耍,那婀娜妩媚的倩影倒映在水间,显得更加娇妖可爱;那明净的湖水中滉漾着美的身影,增添了无限的色彩与情趣。人因水而更美,水因人而益清,相得益彰,这种情景不正是所谓的“两奇绝”吗?把人和景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相互映衬,构成一副美丽动人的艺术画面,确实可谓是“别有情致”的。

这五首小诗虽总题名为越女词,但所咏实非一时一地之事,当是诗人初游吴越时所见的几个情景的个别记录。因吴越疆域毗连,自然地理状貌与民情风俗相似,而且这五首小诗的形式与语言风格亦颇相近,故统而言之也未尝不可。还应指出,五首诗选择的角度不同,塑造的人物性格各异,但组合在一起却可以给人一个总的印象,即吴越女子相貌美丽,肤色皙白,性格淳真开朗,朴素大方。她们挚爱人生,热烈大胆地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眉目艳星月”的“吴儿女”也好,“卖眼掷春心”的“吴儿”也好,“佯羞不出来”的“采莲女”也好,都能给读者留下很强烈的印象。在表现方法上,作者善用白描的笔法,抓住带有特征的景物和富有典型性的生活细节,寥寥数语便勾画出一个生动逼真的人物形象,笔墨很洗炼简洁。语言方面自然流畅,毫无雕琢板滞之感,清新可爱。

写作背景

这些诗作于何时尚难确定,有待详考。根据诗中的内容推论,当是记述其初游吴越时的所见所闻。胡震亨《李诗通》在此诗题下注云:“越中书所见也。”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如果冷静地考察一下诗中内容的话,似乎还可以在这句话前再加上“初游”二字。李白是蜀地人,距吴越数千里之遥,两地风俗迥异。按一般常情来理解,人到外乡乍见异地风情时往往产生一种很强烈的新鲜感,对于天生好奇,反应敏捷的诗人来说尤其是这样。反之,如果是早已见过非常熟悉的事物,由于司空见惯反而难以引起人们的审美情趣。这五首诗所表现的恰恰都是初见新鲜事物时的好奇的感受,所以可能是诗人初入会稽时的作品。

据詹锳著《李白诗文系年》考证,在天宝元年(742年),李白“春夏间居东鲁,旋携妻子入会稽,与道士吴筠隐于剡中。”观诗中所说“长干吴儿女”“吴儿多白皙”之句,都涉及吴地,而且这两首诗又都被列在前边,故其游历路线当是由吴入越的。从泰山下来游吴越到会稽正当循此路线,故可以认为此组诗当作于是年。

小编推荐

杜甫:《遣兴五首》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精髓,小伙伴们对诗词一定不会陌生,学习古诗可以汲取古诗的有益精髓,弘扬民族传统文化,那么你知道有哪些经典的古诗词?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杜甫:《遣兴五首》》,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杜甫:《遣兴五首》

蛰龙三冬卧,老鹤万里心。昔时贤俊人,未遇犹视今。

嵇康不得死,孔明有知音。又如垄底松,用舍在所寻。

大哉霜雪干,岁久为枯林。

昔者庞德公,未曾入州府。襄阳耆旧间,处士节独苦。

岂无济时策,终竟畏罗罟。林茂鸟有归,水深鱼知聚。

举家依鹿门,刘表焉得取。

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不知死与生,何况道路长。

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岂无柴门归,欲出畏虎狼。

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

蓬生非无根,漂荡随高风。天寒落万里,不复归本丛。

客子念故宅,三年门巷空。怅望但烽火,戎车满关东。

生涯能几何,常在羁旅中。

昔在洛阳时,亲友相追攀。送客东郊道,遨游宿南山。

烟尘阻长河,树羽成皋间。回首载酒地,岂无一日还。

丈夫贵壮健,惨戚非朱颜。

李商隐:《越燕二首》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诗歌是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与传承,大家都是从小学习过诗词的,古诗不仅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学素材,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中国著名诗人的诗词你读过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商隐:《越燕二首》”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上国社方见,此乡秋不归。为矜皇后舞,犹著羽人衣。

拂水斜纹乱,衔花片影微。卢家文杏好,试近莫愁飞。

将泥红蓼岸,得草绿杨村。命侣添新意,安巢复旧痕。

去应逢阿母,来莫害王孙。记取丹山凤,今为百鸟尊。

李白:《去妇词(一作顾况诗)》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诗词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大家的童年里都阅读过诗词,通过学习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你读过的古诗词还有哪些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白:《去妇词(一作顾况诗)》,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李白:《去妇词(一作顾况诗)》

古来有弃妇,弃妇有归处。今日妾辞君,辞君遣何去。

本家零落尽,恸哭来时路。忆昔未嫁君,闻君却周旋。

绮罗锦绣段,有赠黄金千。十五许嫁君,二十移所天。

自从结发日未几,离君缅山川。家家尽欢喜,

孤妾长自怜。幽闺多怨思,盛色无十年。相思若循环,

枕席生流泉。流泉咽不扫,独梦关山道。及此见君归,

君归妾已老。物情恶衰贱,新宠方妍好。掩泪出故房,

伤心剧秋草。自妾为君妻,君东妾在西。罗帏到晓恨,

玉貌一生啼。自从离别久,不觉尘埃厚。尝嫌玳瑁孤,

犹羡鸳鸯偶。岁华逐霜霰,贱妾何能久。寒沼落芙蓉,

秋风散杨柳。以比憔悴颜,空持旧物还。馀生欲何寄,

谁肯相牵攀。君恩既断绝,相见何年月。悔倾连理杯,

虚作同心结。女萝附青松,贵欲相依投。浮萍失绿水,

教作若为流。不叹君弃妾,自叹妾缘业。忆昔初嫁君,

小姑才倚床。今日妾辞君,小姑如妾长。回头语小姑,

莫嫁如兄夫。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回眸中国千年之历史,诗歌是那最耀眼的一颗明星,相信大家都学习过诗词,它能让学生珍惜新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思乡惜友之情,你知道有哪些意境非常美的的古诗词吗?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刘禹锡:《竹枝词九首》”,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信在成都万里桥。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全文赏析

这组诗写于公元822年(唐穆宗长庆二年)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刘禹锡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九首》,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

《竹枝词》原名“竹枝”“竹枝歌”“竹枝曲”,本是乐府《近代曲》名。最早为巴人口头传唱的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据史书记载,早在战国时期,楚国荆湘一带就有“下里”和“巴人”的流行歌曲,“下里”是楚歌,“巴人”是巴歌,楚歌带有巴风,巴歌带有楚风,二者相互渗透,互相融合。

这组民歌体诗共九首,其中有的是反映爱情生活的,有的是描写夔州一带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的,语言明快浅近,清新流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有人认为,这写作品是词作,这九首词是一个词文化的开端,用朴实的语言开始写意中国的文化。

刘禹锡:《秋词二首》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璀璨明珠,在小时候我们总是可以在课本上读到古诗词,古诗教给学生阐事明理,为人处世之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那么你知道有哪些经典的古诗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刘禹锡:《秋词二首》”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刘禹锡:《秋词二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全文赏析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接着一句用“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第三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这幅画面是对“秋日胜春朝”的生动注脚。第四句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国安呼之欲出。如果说,上句侧重写秋的“形美”,那么这句则突出秋的“神韵”,使“秋日胜春朝”的观点表现得更鲜明,更有力度。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展现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这样的诗,没有什么悲凉的气息,诗人随着自己的“诗情”,和想象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不仅仅表现出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留下的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其二

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景随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妆,见性情,显品德。春色以艳丽取悦,秋景以风骨见长。第二首的前二句写秋天景色,诗人只是如实地勾勒其本色,显示其特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谓予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人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像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

总结

这是两首抒发议论的即兴诗。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既有哲理意蕴,也有艺术魅力,发人思索,耐人吟咏。刘禹锡这两首《秋词》所展现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气和素色,更有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可贵的是,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刘禹锡贬到朗州(湖南常德)时,是三十四岁。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时这种心情下写的。

李商隐:《柳枝五首》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中国人的启蒙教育,多是从学诗开始,大家的童年里都阅读过诗词,阅读古典诗词,促进人们了解历史文化,你知道有哪些经典的古诗词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李商隐:《柳枝五首》”,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花房与蜜脾,蜂雄蛱蝶雌。同时不同类,那复更相思。

本是丁香树,春条结始生。玉作弹棋局,中心亦不平。

嘉瓜引蔓长,碧玉冰寒浆。东陵虽五色,不忍值牙香。

柳枝井上蟠,莲叶浦中干。锦鳞与绣羽,水陆有伤残。

画屏绣步障,物物自成双。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

相关文章

  •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回眸中国千年之历史,诗歌是那最耀眼的一颗明星,相信大家都学习过诗词,它能让学生珍惜新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思乡惜友之情,你知道有哪些意境非常美的的古诗词吗?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刘禹锡:《竹枝词九首》”,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刘禹锡:《竹枝词九首...
  • 李商隐:《柳枝五首》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中国人的启蒙教育,多是从学诗开始,大家的童年里都阅读过诗词,阅读古典诗词,促进人们了解历史文化,你知道有哪些经典的古诗词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李商隐:《柳枝五首》”,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花房与蜜脾,蜂雄蛱蝶雌。同时不同类,那复更相思。本是丁香树,春条...
  • 刘禹锡:《秋词二首》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璀璨明珠,在小时候我们总是可以在课本上读到古诗词,古诗教给学生阐事明理,为人处世之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那么你知道有哪些经典的古诗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刘禹锡:《秋词二首》”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刘禹锡:《秋词二首》自...
    时间:06-22 二拍     刘禹锡的诗     古诗三百首    
  • 刘禹锡:《淮阴行五首》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诗歌是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与传承,想必大家小时候都学习一些诗词,通过阅读古诗能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历史,有哪些古诗词是你心目中的人间绝句 ?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刘禹锡:《淮阴行五首》”,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刘禹锡:《淮阴行五首》簇簇淮阴市,竹楼缘岸上。好日起樯竿,乌飞惊...
  • 元稹:《离思五首》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诗的国度,我们上学时候一定学习过一些诗词,通过学习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么你知道有哪些经典的古诗词?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元稹:《离思五首》”,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元稹《离思五首》原文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
    时间:06-16 古诗三百首     五言律诗     五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