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古诗词网 > 古代典籍 > 导航

《左传》 宣公十一年 全文注释及翻译

发表时间:2022-07-06

古代典籍对于我们来说不仅是一种读物,更有着我国流传几千年传统文化传承的象征性意义。它是中华文化的绮丽瑰宝,是古代先贤的智慧结晶。在著名古代典籍中,除了我们熟知的文言文和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还有本草纲目、资治通鉴、黄帝内经、永乐大典、天工开物等都值得认真品读的古书,让你印象深刻的古代典籍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细心准备的《《左传》 宣公十一年 全文注释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左传》 宣公十一年 全文注释及翻译

宣公十一年

【原文】

[经]

十有一年春〔1〕,王正月。

夏,楚子、陈侯、郑伯盟于辰陵〔2〕。

公孙归父会齐人伐莒。

秋,晋侯会狄于欑函〔3〕。

冬十月,楚人杀陈夏徵舒。

丁亥,楚子入陈〔4〕。纳公孙宁、仪行父于陈。

【注释】

〔1〕十有一年:公元前598年。

〔2〕楚子:楚庄王。陈侯:按陈灵公时已被杀,成公尚在晋未即位,此陈侯不知为谁。郑伯:郑襄公。辰陵:在今河南淮阳县西。

〔3〕欑函:不详。杜注谓狄为会主,晋景公往会,故欑函为狄地。

〔4〕入陈:杜注谓楚庄王先杀徵舒,后以陈为县,又复陈,故书入在杀徵舒之后。

【原文】

[传]

十一年春,楚子伐郑,及栎〔1〕。子良曰〔2〕:晋、楚不务德而兵争,与其来者可也。晋、楚无信,我焉得有信。乃从楚。夏,楚盟于辰陵,陈、郑服也。

【注释】

〔1〕栎:即今河南禹县。

〔2〕子良:公子去疾。

【原文】

楚左尹子重侵宋〔1〕,王待诸郔〔2〕。令尹蒍艾猎城沂〔3〕,使封人虑事〔4〕,以授司徒。量功命日〔5〕,分财用〔6〕,平板干〔7〕,称畚筑〔8〕,程土物〔9〕,议远迩〔10〕,略基趾〔11〕,具餱粮〔12〕,度有司〔13〕,事三旬而成,不愆于素〔14〕。

【注释】

〔1〕子重:即公子婴齐,庄王弟。

〔2〕郔:在今河南项城县。

〔3〕蒍艾猎:即孙叔敖。沂:楚邑,在今河南正阳县。

〔4〕封人:筑城的主事官。虑事:筹划,估算工程所需。

〔5〕量功:估量要多少人工。命日:估算要多少时间。

〔6〕分:分配。财用:材料工具。

〔7〕板:筑墙时所用夹板。干:筑墙时树立两头的支柱。

〔8〕称:均衡。畚筑:盛土之器与筑土之杵。此指运土与筑墙的人力。

〔9〕程:计算。土物:土方与材料。

〔10〕议:议定。远迩:远近。全句谓对施工人员取水取土的地点远近做好规定,以均劳役。

〔11〕略:巡视。

〔12〕餱粮:干粮。

〔13〕度:审度,选定。

〔14〕素:原计划。

【原文】

晋郤成子求成于众狄〔1〕,众狄疾赤狄之役,遂服于晋。秋,会于欑函,众狄服也。是行也,诸大夫欲召狄。郤成子曰:吾闻之,非德,莫如勤,非勤,何以求人?能勤有继〔2〕,其从之也〔3〕。《诗》曰:文王既勤止〔4〕。文王犹勤,况寡德乎?

【注释】

〔1〕郤成子:即郤缺。众狄:白狄各部。

〔2〕有继:杜注:勤则功继之。

〔3〕从:就。指去狄人那儿。

〔4〕所引诗见《诗周颂赉》。止,语气词。

【原文】

冬,楚子为陈夏氏乱故,伐陈。谓陈人无动〔1〕,将讨于少西氏〔2〕。遂入陈,杀夏徵舒,轘诸栗门〔3〕,因县陈。陈侯在晋〔4〕。

【注释】

〔1〕动:惊动,害怕。

〔2〕少西氏:夏徵舒祖父名少西,所以称夏家为少西氏。

〔3〕轘(hun):车裂。栗门:陈国城门名。

〔4〕陈侯:指灵公太子,名午。

【原文】

申叔时使于齐〔1〕,反,复命而退。王使让之曰:夏徵舒为不道,弑其君,寡人以诸侯讨而戮之,诸侯县公皆庆寡人,女独不庆寡人,何故?对曰:犹可辞乎?王曰:可哉!曰:夏徵舒弑其君,其罪大矣,讨而戮之,君之义也。抑人亦有言曰:牵牛以蹊人之田〔2〕,而夺之牛。牵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夺之牛,罚已重矣。诸侯之从也,曰讨有罪也。今县陈,贪其富也。以讨召诸侯,而以贪归之,无乃不可乎?王曰:善哉!吾未之闻也。反之,可乎?对曰:可哉!吾侪小人所谓取诸其怀而与之也〔3〕。乃复封陈,乡取一人焉以归,谓之夏州〔4〕。故书曰:楚子入陈,纳公孙宁、仪行父于陈。书有礼也。

【注释】

〔1〕申叔时:楚大夫。

〔2〕蹊(xī):践踏。

〔3〕侪:辈。

〔4〕夏州:在今湖北汉阳北。

【原文】

厉之役,郑伯逃归,自是楚未得志焉。郑既受盟于辰陵,又徼事于晋〔1〕。

【注释】

〔1〕徼:求。此条与下一年传相连。

【翻译】

[经]

十一年春,周历正月。

夏,楚庄王、陈侯、郑襄公在辰陵结盟。

公孙归父会同齐国人攻打莒国。

秋,晋景公在欑函会见狄人。

冬十月,楚国人杀死陈夏徵舒。

丁亥,楚庄王进入陈国。送公孙宁、仪行父回陈国。

[传]

十一年春,楚庄王攻打郑国,到达栎地。子良说:晋国、楚国不致力于修明道德而以武力相争,谁打来我们就听谁的就是。晋国、楚国没有信用,我们怎能够守信用?于是跟从楚国。夏,楚国在辰陵主盟,是因为陈国、郑国顺服。wWW.gS83.cOM

楚左尹子重侵袭宋国,楚庄王等在郔地听消息。令尹蒍艾猎修筑沂地城墙,派封人筹划工程计划,报告给司徒。估量人工多少,测算所用时间,分配材料用具,取平夹板和支柱,均衡运土与筑墙的人力搭配,计算土方与器材,设定各段取水取土的远近,巡视城基及四周范围,准备好粮食,确定监工,干了三十天便完成了,没有超过原计划。

晋郤成子谋求与狄人各部落和好,狄人各部落痛恨赤狄对他们的奴役,便顺服晋国。秋,在欑函相会,这是由于狄人各部落顺服。这次去欑函相会前,大夫们想召集狄人来晋国。郤成子说:我听说,没有德行,就只能勤劳,不勤劳,用什么来求别人?能够勤劳,就会有好结果,还是到狄人那儿去吧。《诗》说:文王终身勤劳。文王尚且勤劳,何况缺少德行的人呢?

冬,楚庄王为了陈夏氏作乱的缘故,攻打陈国。告诉陈国人不要害怕,是来讨伐少西氏的。于是进入陈国,杀死夏徵舒,把他的尸体在栗门车裂。因而把陈国设为楚国的一个县。这时陈侯在晋国。

申叔时出使齐国,回到楚国,向楚庄王汇报使命完成后就退了下来。楚庄王派人责备他说:夏徵舒不合为臣之道,杀死他的国君,寡人率领诸侯讨伐他把他杀了,诸侯和县公都向寡人祝贺,唯独你不祝贺寡人,什么原因?申叔时回答说:还能解释几句吗?楚庄王说:可以。申叔时说:夏徵舒杀死他的国君,他的罪很大了,讨伐他把他杀死,这是君王所作合乎正义的事。不过人们也有这么一句话说:牵着牛践踏别人的田,就把他的牛夺过来。牵牛践踏别人田地的人,确实是有罪的;但把他的牛夺过来,处罚也就太重了。诸侯跟从君王,说是为了讨伐有罪的人。如今把陈作为自己的县,就是贪图它的财富。用讨伐的名义召集诸侯,而以贪婪作为结束,这恐怕是不行的吧?楚庄王说:说得好!我没听到过这番道理。还给他,可以吗?申叔时回答说:行!这就是我辈小人所说的从人家怀里取出来又还给人家啊。楚庄王于是重新封立陈国,每一乡带了一个人回楚国,住在一起,称为夏州。因此《春秋》记载说:楚庄王进入陈国,送公孙宁、仪行父回陈国。这是表明楚庄王这事做得合乎礼。

厉地一役,郑襄公逃回国,从此楚国就对郑没有真正控制过。郑国已经在辰陵接受盟约,又请求奉事晋国。

相关文章

  • 《左传》 庄公十一年 全文注释及翻译 古代典籍是古代文人智慧和才华的结晶。它是古代先贤的智慧结晶,是我们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承。在中国古代著名典籍中,除了我们熟知的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还有许多值得细细品读的古书,那么有哪些古代典籍是绝不能错过的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左传》 庄公十一年 全文注释及翻译”,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
    时间:07-06 古诗翻译     古诗文阅读     古诗句    
  • 《左传》 隐公十一年 全文注释及翻译 古代典籍可增添我们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意志的初步概念和理解,逐渐加深对祖国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传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在古代著名典籍中,除了从小就开始阅读的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还有许多让我们惊叹的古书,你知道有哪些必读的古代典籍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左传...
    时间:07-06 古诗翻译     古诗文阅读     古诗句    
  • 《左传》 僖公二十一年 全文注释及翻译 古代典籍是古代文人智慧和才华的结晶。它承载着我国古代的智慧,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在中国古代著名典籍中,除了我们熟知的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还有许多值得细细品读的古书,那么,哪些古代典籍让你念念不忘呢?根据大家的需求,小编特意准备了“《左传》 僖公二十一年 全文注释及翻译”,欢迎阅读,希...
    时间:07-06 古诗翻译     古诗文阅读     古诗句    
  • 《左传》 庄公二十一年 全文注释及翻译 古代典籍句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是中华文化的绮丽瑰宝,是古代先贤的智慧结晶。在著名古代典籍中,除了我们熟知的文言文和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还有本草纲目、资治通鉴、黄帝内经、永乐大典、天工开物等都值得认真品读的古书,你都看过哪些著名的古代典籍呢?小编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了“《左传》 庄公二十一年...
    时间:07-06 古诗翻译     古诗文阅读     古诗句    
  • 《左传》 宣公八年 全文注释及翻译 现今社会经济发展急速,潮流及全球信息泛滥,保留中华传统优良文化的责任刻不容缓。它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我国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著名古代典籍中,除了我们熟知的文言文和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还有本草纲目、资治通鉴、黄帝内经、永乐大典、天工开物等都值得认真品读的古书,让你印象深刻的古代...
    时间:07-06 古诗翻译     古诗文阅读     古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