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古诗词网 > 古诗词 > 导航

刘禹锡:《插田歌》

发表时间:2022-06-22

刘禹锡的诗。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诗歌是中国古代最美的文学,最动人的文学,想必大家小时候都学习一些诗词,学习阅读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那么你知道有哪些经典的古诗词?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刘禹锡:《插田歌》”,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刘禹锡:《插田歌》

连州城下,俯接村墟。偶登郡楼,适有所感,遂书其事为俚歌,以俟采诗者。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夫绿蓑衣。齐唱田中歌,嘤伫如竹枝。但闻怨响音,不辨俚语词。时时一大笑,此必相嘲嗤。水平苗漠漠,烟火生墟落。黄犬往复还,赤鸡鸣且啄。路旁谁家郎?乌帽衫袖长。自言上计吏,年初离帝乡。田夫语计吏:“君家侬定谙。一来长安罢,眼大不相参。”计吏笑致辞:“长安真大处。省门高轲峨,侬入无度数。昨来补卫士,唯用筒竹布。君看二三年,我作官人去。”

全文赏析

诗序说:“连州城下,俯接村墟。偶登郡楼,适有所感,遂书其事为俚歌,以俟采诗者。”此诗有感而发,且借用俚歌形式,其目的在于明确表示诗人作诗是为了讽谕朝政、匡正时阙,等待中央派官吏来采集歌谣。采诗之说起于《诗经》,兴盛于汉魏以来的乐府,是指中央乐府机构将民间诗作采集整理,一方面可以使这些优秀的民间诗作得以流传,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统治者借以体察民情。中唐新乐府诗虽然大都有意仿效乐府民歌通俗浅显的风格,但像《插田歌》这样富于民歌天然神韵的作品也并不多见。这首诗将乐府长于叙事和对话的特点与山歌俚曲流畅清新的风格相结合,融进诗人善于谐谑的幽默感,创造出别具一格的诗歌意境。

诗中前六句可以作为一小节来看,用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春光明媚,农夫农妇插秧时整个田野间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而且诗人在工整的构图上穿插进活泼的动态:冈头花草崭齐、燕子穿梭飞舞、田埂笔直如线、清水粼粼闪光以及穿着白麻布做的衣裙的农妇和披着绿草编的蓑衣的农夫,白裙绿衣与绿苗白水的鲜明色彩分外调和,传达出一种朴素的人文美,也展示了自然生机的美与明媚春光的和谐统一。

接下来的六句中,诗人进一步通过听觉来描写农民劳动的热闹景象。前一节的景物描写可看作是一种静态背景的铺叙,而这一节则主要刻画了人物的活动。诗人抓住农人的歌声进行细致刻画,虽然诗人远在郡楼之上,又加之农夫农妇们是以地方俚语唱和,必然使诗人无法辨清其词,却亦能欣赏其旋律,这些歌虽然是俚歌,也缠绵柔媚、如琢如磨。“怨响音”是农民们在繁重劳动和艰难生活的重压下自然流出的痛苦呻吟,但由于唱的人心境之宽,整个气象是洋溢着欢乐与舒畅的。“时时一大笑,此必相嘲嗤”十分传神,在农夫们一片整齐的哼唱中时时穿插进一阵阵嘲嗤的大笑,忧郁的情调与活跃的气氛奇妙地融合在一起,因而歌声虽然哀怨,但并无沉闷之感。歌声与笑声渲染了浓烈的气氛,传达的情感感染了作为听者的诗人。农民们毫无机心的欢乐与热情毫发毕现、洋溢笔端。

诗人没有描写劳动时间的推移过程,而仅用“水平苗漠漠”一句景物描写点明插秧已毕,使场景自然地从水田转移到村落,处理得圆融机巧,不露生硬痕迹。以水田插完后“苗漠漠”的情景直接转向墟里烟火,既表现了地点的变更,也将时间的推移显现出来,时空转换得巧妙无痕。并且诗人也将村落里富有生活气息的情景,不着痕迹地展现出来,此间并未用新奇的语句,而是套用田园诗的一贯意象与写法,令人有一种熟悉感。同时这种套用不是毫无创意的搬用,其中渗透了作者自己的观察。同时,他在对村落描写的过程中非常自然地引出了此诗的主人公——上计吏,将全诗前后两部分对比的内容天衣无缝地接合成一个完整的场面。对上计吏的形象刻画,也是始于对其衣饰的描写,乌帽长衫的打扮同农妇农夫的白裙绿衣区分开来,不但显示出上计吏与农夫身份地位的差别,而且使人联想到它好像一个小小的黑点玷污了这美好的田野,正如他的庸俗污染了田间辛勤劳动的纯朴气氛一样。上计吏自我介绍的一个“自”字、谎称自己本生于帝乡,巧妙地表现了上计吏急于自炫身份的心理,这些使他的登场成了与前半部分完全不和谐的音符。

诗歌自上计吏出场后,便以他与农人对话的方式将诗的主旨缓缓道来。汉乐府诗以对话的形式叙述情节、表达感情的比比皆是。刘禹锡借用这种古法与他反映时事、讽喻时政的写作目的相得益彰。然淳朴的农夫并未屈媚于他的特殊身份,对上计吏的应酬颇含深意,一言揭穿了他的底细。“君家侬定谙”可谓快人快语,说明农夫知道上计吏本来也是出身于附近乡村的,反驳了上计吏吹嘘自己的谎话。“一来长安道,眼大不相参”刻画了计吏自从当上小官、去过一趟长安后便自谓身份高贵、不认故人的作派。话虽是对“这一个”计吏而发,却也概括了封建社会世态炎凉的普遍现象,揭示了官贵民贱的社会关系的本质。计吏没有听出田夫话里的讽刺意味,反而“笑”着致辞,仍极力炫耀自己。这一“笑”正显出他的愚蠢。“长安真大处。省门高轲峨,侬入无度数”,活画出尚未脱掉土气的计吏鄙俗可笑的神情和虚荣浅薄的性格。然计吏的夸耀揭露出了朝廷卖官鬻爵的现象。“昨来补卫士,唯用筒竹布”是全诗讽刺的重点。既然计吏的姓名补入朝廷禁军的缺额,只须拿出些筒竹布便贿赂得来,那么官职当然也可随意买卖了,一个“唯”道出了官位的不值钱。“君看二三年,我作官人去”,这种推测既是计吏的自夸,也道出了诗人的忧虑——一个毫无见识,等同于农人的计吏凭借微薄的付出,竟然可以作朝廷官员。但让这话出自一个小小的计吏之口,则收到比诗人直接议论更强烈的效果。连计吏都觉得官价便宜,更可见出皇家卫士名额之贱,朝廷卖官鬻爵之滥,朝廷不看重能力,甚至连身份也不再看重,眼中唯有铜臭二字。全诗写到计吏得意忘形地预卜自己将会高升的前途时便戛然而止。听了这一席话农夫的反应如何,则让读者自己去想象,这就留下了无穷的余味。这一段对话全用口语,寥寥数言,朴素无华,却传神地表现出农夫与计吏这两个不同身份的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体现了诗人通俗活泼而又具有高度概括力的语言特色。

这首诗前面的写景、后半部分巧借对话委婉传达讽喻主旨,朴实简练,继承汉乐府缘事而发的优秀传统,未及一语表达诗人的观点,也没有评论的陈述和激动的抒情,只有白描式的叙述,但讽谏的意旨已达,痛心的感情已然力透纸背。这首诗表情达意、深入浅出、题旨深远,在诙谐嘲嗤中寄寓严肃的政治意义,以平凡真实的生活显示深刻的主题思想,从艺术结构、叙事方式、细节描写到人物对话都深得汉乐府民歌的真髓,但又表现出诗人明快简洁幽默的独特风格,因而以高度的思想艺术价值为中唐新乐府运动增添了光彩,是新乐府运动中的一株奇葩。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刘禹锡二度被贬为连州刺史期间。元和年间白居易和元稹等人大力提倡并创作反映现实、关乎国计民生的新题乐府诗,史称“新乐府运动”。继承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但是又不入乐,而以新题反映时事,因此这些诗被称为“新乐府”。

刘禹锡出身于庶族地主家庭,从小生活在江南地区,对那里的农民生活是有所了解的。“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一贬再贬,长期沉于下僚,远居边荒,使他有了更多的接触社会下层的机会,使他对农民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他对农民的疾苦是比较关心的。在任地方官期间,每遇灾害他便上书请求救济和蠲免。他写了一些表现劳动人民生活和劳动的诗篇,《插田歌》即其中之一。

延伸阅读

刘禹锡:《更衣曲》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精髓,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可以接触到不少的古诗词,通过阅读古诗能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历史,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古诗词的知识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刘禹锡:《更衣曲》》,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刘禹锡:《更衣曲》

博山炯炯吐香雾,红烛引至更衣处。

夜如何其夜漫漫,邻鸡未鸣寒雁度。

庭前雪压松桂丛,廊下点点悬纱笼。

满堂醉客争笑语,嘈囋琵琶青幕中。

全文赏析

这首乐府以汉平阳公主家歌者卫子夫侍武帝更衣得幸,于元朔元年被立为皇后事为题材而作。《汉武帝故事》曰:“武帝立卫子夫为皇后。初,上行幸平阳公主家,主置酒作乐。子夫为主讴者,善歌,能造曲,每歌挑上。上意动,起更衣,子夫因侍得幸。头解,上见其美发悦之。主遂纳子夫于宫。”

贾岛:《送田卓入华山》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我们总背得几首耳熟能详的诗词,背诵古诗词可以增强我们的民族文化自信,关于经典的古诗词你还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贾岛:《送田卓入华山》》,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贾岛《送田卓入华山》原文

幽深足暮蝉,惊觉石床眠。瀑布五千仞,草堂瀑布边。

坛松涓滴露,岳月泬寥天。鹤过君须看,上头应有仙。

刘禹锡:《寓兴二首》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大家都是从小学习过诗词的,熟读古诗词不仅能提高人们的文学素养,对提高写作能力也是大有帮助,您此时是不是也在想着有哪些古诗还能够背下来?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刘禹锡:《寓兴二首》”,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刘禹锡:《寓兴二首》

常谈即至理,安事非常情。寄语何平叔,无为轻老生。

世途多礼数,鹏鷃各逍遥。何事陶彭泽,抛官为折腰。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全文赏析

西塞山,在今湖北省黄石市东面的长江边上。岚横秋塞,山锁洪流,形势险峻。是六朝有名的军事要塞。公元280年(西晋太康元年),晋武帝司马炎命王濬率领以高大的战船“楼船”组成的西晋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诗人便以这件史事为题,开头写“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便黯然消失。益州金陵,相距遥遥,一“下”即“收”,表明速度之快。两字对举就渲染出一方是势如破竹,一方则是闻风丧胆,强弱悬殊,高下立判。第二联便顺势而下,直写战事及其结果。东吴的亡国之君孙皓,凭借长江天险,并在江中暗置铁锥,再加以千寻铁链横锁江面,自以为是万全之计,谁知王濬用大筏数十,冲走铁锥,以火炬烧毁铁链,结果顺流鼓棹,径造三山,直取金陵。“皓乃备亡国之礼,……造于垒门”(《晋书·王濬传》)。第二联就是形象地概括了这一段历史。

诗的前四句,洗炼、紧凑,在对比之中写出了双方的强弱,进攻的路线,攻守的方式,战争的结局。它只用第一句诗写西晋水军出发,下面就单写东吴:在战争开始的反映,苦心经营的工事被毁,直到举旗投降,步步紧逼,一气直下。人们不仅看到了失败者的形象,也看到了胜利者的那种摧枯拉朽的气势。可谓虚实相间,胜败相形,巧于安排。

诗人在剪裁上颇具功力。他从众多的史事中单选西晋灭吴一事,这是耐人寻味的,因为东吴是六朝的头,它又有颇为“新颖”的防御工事,竟然覆灭了。照理后人应引以为鉴,其实不然。所以写吴的灭亡,不仅揭示了当时吴王的昏聩无能,更表现了那些后来者的愚蠢,也反映了国家的统一是历史的必然。其次,诗人写晋吴之战,重点是写吴,而写吴又着重点出那种虚妄的精神支柱“王气”、天然的地形、千寻的铁链,皆不足恃。这就从反面阐发了一个深刻的思想,那就是“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刘禹锡《金陵怀古》)。可见如此剪裁,就在于它能完满地表现其主题思想。

清代屈复认为此诗第五句甚妙。不过应该指出,若是没有前四句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第五句是难以收到如此言简意赅的效果。第六句“山形依旧枕寒流”,山形,指西塞山;寒流,指长江,“寒”字和结句的“秋”字相照应。诗到这里才点到西塞山,但是前面所写并没有离题。因为西塞山之所以成为有名的军事要塞,之所以在它的身边演出过那些有声有色载入史册的“活剧”,就是以南北分裂、南朝政权存在为条件的。因此前面放眼六朝的兴亡,正是为了从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引出西塞山,从而大大开拓了诗的境界。诗人不去描绘眼前西塞山如何奇伟竦峭,而是突出“依旧”二字,亦是颇有讲究的。山川“依旧”,就更显得人事之变化,六朝之短促,不仅如此,它还表现出一个“江山不管兴亡恨,一任斜阳伴客愁”(包佶《再过金陵》)的意境。这些又从另一个角度对上一句的“伤”字作了补充。

第七句宕开一笔,直写“今逢”之世,第八句说往日的军事堡垒,如今已荒废在一片秋风芦荻之中。这残破荒凉的遗迹,便是六朝覆灭的见证,便是分裂失败的象征,也是“今逢四海为家日”、江山一统的结果。怀古慨今,收束了全诗。全诗借古讽今,沉郁感伤,但繁简得当,直点现实。

刘禹锡的这首诗,寓深刻的思想于纵横开阖、酣畅流利的风调之中,诗人好像是在客观地叙述往事,描绘古迹,其实并非如此,刘禹锡在这首诗中,把嘲弄的锋芒指向在历史上曾经占据一方、但终于覆灭的统治者,这正是对重新抬头的割据势力的迎头一击。当然,“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刘禹锡《金陵五题·台城》),这个六朝覆灭的教训,对于当时骄侈腐败的唐王朝来说,也是一面很好的镜子。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禹锡于公元824年(唐穆宗长庆四年)所作。是年,刘禹锡由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刺史调任和州(治今安徽和县)刺史,在沿江东下赴任的途中,经西塞山时,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感叹历史兴亡的诗。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比较严重。唐宪宗时期,唐朝曾经取得了几次平定藩镇割据战争的胜利,国家又出现了比较统一的局面,不过这种景象只是昙花一现,公元821年到822年河北三镇又恢复了割据局面。此诗即为作者结合当时形势而作。

刘禹锡:《伤秦姝行》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中国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相信大家都学习过诗词,通过阅读诗词提高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那些一眼惊艳的古诗词你还知道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刘禹锡:《伤秦姝行》”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刘禹锡:《伤秦姝行》

长安二月花满城,插花女儿弹银筝。南宫仙郎下朝晚,

曲头驻马闻新声。马蹄逶迟心荡漾,高楼已远犹频望。

此时意重千金轻,鸟传消息绀轮迎。芳筵银烛一相见,

浅笑低鬟初目成。蜀弦铮摐指如玉,皇帝弟子韦家曲。

青牛文梓赤金簧,玫瑰宝柱秋雁行。敛蛾收袂凝清光,

抽弦缓调怨且长。八鸾锵锵渡银汉,九雏威凤鸣朝阳。

曲终韵尽意不足,馀思悄绝愁空堂。从郎镇南别城阙,

楼船理曲潇湘月。冯夷蹁跹舞渌波,鲛人出听停绡梭。

北池含烟瑶草短。万松亭下清风满。秦声一曲此时闻,

岭泉呜咽南云断。来自长陵小市东,蕣华零落瘴江风。

侍儿掩泣收银甲,鹦鹉不言愁玉笼。博山炉中香自灭,

镜奁尘暗同心结。从此东山非昔游,长嗟人与弦俱绝。

相关文章

  • 刘禹锡:《伤秦姝行》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中国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相信大家都学习过诗词,通过阅读诗词提高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那些一眼惊艳的古诗词你还知道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刘禹锡:《伤秦姝行》”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刘禹锡:《伤秦姝行》长安二月花满城,插花女儿弹银筝。南宫仙郎下朝...
    时间:06-22 刘禹锡的诗     古诗文阅读     古诗句    
  •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全文赏析西塞山,在今湖北省黄石市东面的长江边上。岚横秋塞,山锁洪流,形势险峻。是六朝有名的军事要塞。公元280年(西晋太康元年),晋武帝司马炎命王濬率...
    时间:06-22 刘禹锡的诗     古诗文阅读     古诗句    
  • 贾岛:《送田卓入华山》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我们总背得几首耳熟能详的诗词,背诵古诗词可以增强我们的民族文化自信,关于经典的古诗词你还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贾岛:《送田卓入华山》》,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贾岛《送田卓入华山》原文幽深足暮蝉,惊觉石床眠。瀑...
    时间:06-20 贾岛的诗     古诗文阅读     古诗句    
  • 贾岛:《田将军书院》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诗词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在语文学习中,我们也会专门去学习古诗词,学习阅读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对于中国的古诗词你了解哪些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贾岛:《田将军书院》”,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贾岛《田将军书院》原文满庭花木半新栽,石自平湖远岸...
    时间:06-20 贾岛的诗     古诗文阅读     古诗句    
  • 刘禹锡:《酬令狐相公早秋见寄》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中国人的启蒙教育,多是从学诗开始,小伙伴们小时候接触的诗词不在少数,熟读熟背古诗有利于我国文化的传承,你还知道有哪些唯美的古诗句?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刘禹锡:《酬令狐相公早秋见寄》”,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刘禹锡:《酬令狐相公早秋见寄》公来第四秋,...
    时间:06-22 刘禹锡的诗     古诗文阅读     古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