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古诗词网 > 古诗词 > 导航

杜甫:《季秋江村》

发表时间:2022-07-06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诗的国度,在小时候我们总是可以在课本上读到古诗词,背诵古诗词可以增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有哪些古诗词是你心目中的人间绝句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杜甫:《季秋江村》”,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杜甫:《季秋江村》

乔木村墟古,疏篱野蔓悬。清琴将暇日,白首望霜天。

登俎黄甘重,支床锦石圆。远游虽寂寞,难见此山川。Gs83.CoM

延伸阅读

杜甫:《羌村》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回眸中国千年之历史,诗歌是那最耀眼的一颗明星,相信大家都学习过诗词,它能让学生珍惜新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思乡惜友之情,你知道有哪些意境非常美的的古诗词吗?小编收集并整理了“杜甫:《羌村》”,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杜甫:《羌村》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全文赏析

这三首诗是公元757年(唐肃宗至德二载)杜甫从左拾遗任上被放还鄜州羌村(在今陕西富县南)探家时所作。关于这组诗,《古唐诗合解》这样评说:“三首哀思苦语,凄恻动人。总之,身虽到家,而心实忧国。实境实情,一语足抵人数语。”足见这组诗所蕴含的社会现实内容。

第一首着重写诗人刚到家时合家欢聚惊喜的情景,以及人物在战乱时期出现的特有心理。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诗人千里跋涉,终于在薄暮时分风尘仆仆地回到了羌村。天边的夕阳也急于躲到地平线下休息,柴门前的树梢上有几只鸟儿鸣叫不停,这喧宾夺主的声浪反衬出那个特殊岁月乡村生活的萧索荒凉。即便如此,鸟雀的鸣叫声,也增添了“归客千里至”的喜悦气氛,带有喜迎归者之意。诗人的归来连鸟雀都为之欢欣,更何况诗人的妻子和儿女。这首诗开篇四句措词平实,但蕴意深厚,为下文的叙事抒情渲染了气氛。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此二句诗人逼真地将战乱时期亲人突然相逢时产生的复杂情感传达了出来。诗人多年来只身一人在外颠沛流离,又加上兵连祸结,战乱不休,其生死安危家人无从知晓,常年不归,加之音讯全无,家人早已抱着凶多吉少的心理,未敢奢望诗人平安归来。今日亲人杜甫骤然而归,实出家人意料,所以会产生“怪我在”的心理。“惊定还拭泪”,妻子在惊讶、惊奇、惊喜之后,眼中蓄满了泪水,泪水中有太多复杂的情感因素:辛酸、惊喜、埋怨、感伤等等。这次重逢来得太珍贵了,它是用长久别离和九死一生的痛苦换来的,在那个烽火不息,哀鸿遍野,白骨随处可见的年代,很少有人能像杜甫一样幸运地生还。于是,诗人发出深沉悲切的感慨:“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从诗人幸存的“偶然”,读者可以体会到悲哀的“必然”。杜诗之所以千百年来一直能使读者在读后惊心动魄,其秘密就在于它绝不只是反映诗人自己的生活经历,而是对现实生活的高度集中的概括。

诗人生还的喜讯很快传遍了羌村,乡邻们带着惊喜的心情纷纷赶来探望。“邻人满墙头,感叹亦嘘欷”,邻里们十分知趣地隔墙观望,不忍破坏诗人一家团圆的喜庆气氛,看着诗人劫后余生,乡邻们情不自禁地为之感叹,为之唏嘘。而在这种感叹和唏嘘中,又含有诗人自家的伤痛。“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诗人用极为简单传神的景语,将乱离人久别重逢的难以置信的奇幻感受描摹了出来。曾经多少次在梦中呼唤亲人的名字,如今亲人真的骤然出现在面前,突如其来的相逢反让诗人感觉不够真实。夜幕降临,灶台上燃起昏黄的烛火,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在朦胧的灯光映照下,此情此景更让诗人觉得犹如在梦境中一样。诗人用这样两句简朴的语言将战争年代人们的独特感受更强烈地呈现出来,由写一人一家的酸甜苦辣波及全天下人的悲苦,这种描写十分具有典型性。

第二首,写诗人得还家以后的苦闷和矛盾心情,表达出作者身处乱世有心报国而不甘心苟且偷生的心态。

对于一个忧乐关乎天下的诗人来说,相逢时的喜悦是短暂的。“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居定之后,诗人的报国壮志重新高涨,对大唐江山的忧患渐渐冲淡了相逢的喜悦。正值国难当头,民不聊生之际,诗人却守着一方小家庭,诗人意识到这种现状无异于苟且偷生。作者曾经豪情满志地立下“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志向,在金戈铁马、烽火狼烟中淹没,壮志未酬的苦闷使诗人的脸庞上不再有笑容,日子久了,连孩子也察觉父亲的变化。“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看着父亲日渐愁苦的脸,懂事的孩子知道父亲又在操虑国事了,担心父亲为了理想再度离家而去,于是,孩子们每日守护在父亲左右,珍惜和父亲在一起的每时每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诗人用今昔对比来寄托胸中苦闷,叙事中穿插写景。“萧萧北风”大大添加了悲苦的氛围,也强化了“百虑”的深沉,其中一个“煎”字,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文人,当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无法解决时,诗人内心开始变得极度焦灼不安,诗人需要寻求一个突破口来倾泄胸中郁结的情绪。千百年来,无数失意文人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诗中,杜甫也不约而同地发出感慨:“赖知禾黍收,已觉糟床注。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诗人名在写酒,实为说愁。它是诗人百般无奈下的愤激之辞,迟暮之年,壮志难伸,激愤难谴,“且用”二字将诗人有千万般无奈与痛楚要急于倾泻的心情表达了出来,这正应了李白的那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5]

第三首,叙述邻里携酒深情慰问及诗人致谢的情景。通过父老们的话,反映出广大人民的生活。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群鸡的争斗乱叫也是暗喻时世的动荡纷乱,同时,这样的画面也是乡村特有的。正是鸡叫声招来了诗人出门驱赶群鸡、迎接邻里的举动,“驱鸡上树木,始闻扣柴荆”,起首四句,用语简朴质实,将乡村特有的景致描绘了出来,而这种质朴,与下文父老乡邻的真挚淳厚的情谊相契合。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父老”说明了家里只有老人,没有稍微年轻的人,这位后文父老感伤的话张本,同时为下文的“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作铺垫“问”有问候、慰问之义,同时在古代还有“馈赠”的进一步含义,于是又出现“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两句,乡亲们各自携酒为赠,前来庆贺杜甫的生还,尽管这些酒清浊不一,但体现了父老乡亲的深情厚意。由于拿不出好酒,乡亲们再三地表示歉意,并说明原因: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连年战祸,年轻人都被被征上了前线,由此体现出战乱的危害,短短四句,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由小小的“酒味薄”一事折射出“安史之乱”的全貌,这首诗也由此表现了高度的概括力。

最后四句写诗人以歌作答,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父老乡邻的关怀慰问令诗人万分感动,为表示自己的谢意,诗人即兴作诗,以歌作答。“愧”字含义丰富,既有“惭愧”意,又有“感激”、“感谢”意,而“惭愧”和“愧疚”的成分更多一些。面对淳朴诚实的父老乡亲,诗人深感时局危难,生活艰困,可又未能为国家为乡亲造福出力,所以不但心存感激,而且感到惭愧。结局两句将诗情推向极至,“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诗人长歌当哭,义愤填膺,悲怆感慨之情骤然高涨。“百虑”化作长歌咏叹,这一声长叹意味深长,饱含无奈和痛楚,诗人对国事家事的沉痛忧虑让四座乡邻大受感染,产生共鸣,举座皆是涕泪纵横。听者与歌者所悲感者不尽相同,但究其根源皆由是安史之乱引发。诗人的情感思绪已不仅仅是个人的,它能代表千千万万黎民苍生、爱国志士的心声。杜甫的诗人形象在作品中已经由“小我”升华为“大我”,“纵横”之泪是感时局伤乱世之泪,是悲国破悼家亡之泪,组诗潜藏着的情感暗流在结尾处如破堤之水奔涌而出,悲怆之情推倒了最高点,表现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杜甫的《羌村》三首与“三吏”、“三别”等代表作一样,具有高度的典型意义。虽然作品讲述的只是诗人乱后回乡的个人经历,但诗中所写的“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等亲人相逢的情景,以及“邻人满墙头,感叹亦唏嘘”的场面,绝不只是诗人一家特有的生活经历,它具有普遍意义。这组诗真实地再现了唐代“安史之乱”后的部分社会现实:世乱飘荡,兵革未息,儿童东征,妻离子散,具有浓烈的“诗史”意味。

在艺术上,诗人熔叙事、抒情、写景于一炉,结构严谨,语言质朴,运用今昔对比,高度概括等手法,表达了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集中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三章诗不仅在形式上连绵一体,而且很好地引导读者进行联想和想象,使得这组诗的意蕴超越了其文字本身而显得丰富深厚。杜甫的《羌村》三首用诗人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反映出安史之乱的严重危害,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诗文功底。

写作背景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载)爆发的“安史之乱”,不仅使一度空前繁荣的大唐王朝元气大伤,更给天下百姓带来难以言喻的深重苦难。次年,长安陷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与平民百姓一样,不幸被战争的狂潮所吞噬,开始了辗转流离的生活,亲身体验了战祸的危害。

公元757年(唐肃宗至德二载)旧历五月,刚任左拾遗不久的杜甫因上书援救被罢相的房琯,触怒肃宗,差点没砍掉脑袋,但从此肃宗便很讨厌他,闰八月,便命他离开凤翔。诗人此行从凤翔回鄜州羌村探望家小,这倒给诗人一个深入民间的机会。杜甫回羌村前已有十多个月没和家里通音信了,由于兵荒马乱,情况不明,传说纷纭,杜甫当时的心情十分焦虑。乱离中的诗人历尽艰险,终于平安与家小相聚,此事令他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著名的组诗《羌村》三首。

杜甫:《到村》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诗词是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精髓,家长会在孩子小时候交孩子读古诗,熟读古诗词不仅能提高人们的文学素养,对提高写作能力也是大有帮助,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古诗词的知识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杜甫:《到村》”,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杜甫:《到村》

碧涧虽多雨,秋沙先少泥。蛟龙引子过,荷芰逐花低。

老去参戎幕,归来散马蹄。稻粱须就列,榛草即相迷。

蓄积思江汉,疏顽惑町畦。稍酬知己分,还入故林栖。

杜甫:《村夜》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诗词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在课堂上,老师也会为我们讲解一些古诗词,学习古诗可以汲取古诗的有益精髓,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的古诗词你了解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杜甫:《村夜》”,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杜甫:《村夜》

萧萧风色暮,江头人不行。村舂雨外急,邻火夜深明。

胡羯何多难,渔樵寄此生。中原有兄弟,万里正含情。

杜甫:《江亭》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华诗词浩如烟海,我们上学时候一定学习过一些诗词,通过阅读诗词提高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你知道有哪些经典的古诗词吗?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杜甫:《江亭》》,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杜甫:《江亭》

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

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

全文赏析

这首诗表面看上去,“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和那些山林隐士的感情没有很大的不同;然而一读三、四两句,区别却是明显的。晚春的季节,天气已经变暖,诗人杜甫离开成都草堂,来到郊外,舒服仰卧在江边的亭子,吟诵着《野望》这首诗。《野望》和《江亭》是同一时期的作品。

从表面看,“水流心不竞”是说江水如此滔滔,好像为了什么事情,争着向前奔跑;而诗人却心情平静,无意与流水相争。“云在意俱迟”,是说白云在天上移动,那种舒缓悠闲,与诗人的闲适心情完全没有两样。仇兆鳌说它“有淡然物外、优游观化意”(《杜诗详注》)是从这方面理解的,但这只是一种表面的看法。

拿王维的“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归嵩山作》)来对比,王维是本来心中宁静,从静中看出了流水、暮禽都有如向他表示欢迎、依恋之意;而杜甫这一联则从静中得出相反的感想。“水流心不竞”,本来心里是“竞”的,看了流水之后,才忽然觉得平日如此栖栖遑遑,毕竟没有意义,心中陡然冒出“何须去竞”的一种念头来。“云在意俱迟”也一样,本来满腔抱负,要有所作为,而客观情势却处处和诗人为难。在平时,原是极不愿意“迟迟”的,诗人看见白云悠悠,于是也突然觉得一向的做法未免是自讨苦吃,应该同白云“俱迟”才对了。

王维的诗“流水如有意”,“有意”显出诗人的“无意”;杜甫的诗“水流心不竞”,“不竞”泄露了诗人平日的“竞”。“正言若反”,在作者却是不自觉的。

下面第三联,更是进一步揭出诗人杜甫的本色。“寂寂春将晚”,带出心头的寂寞:“欣欣物自私”,透露了万物兴盛而诗人独自忧伤的悲凉。这是一种融景入情的手法。晚春本来并不寂寞,诗人处境闲寂,移情入景,自然觉得景色也是寂寞无聊的了;眼前百草千花争奇斗艳,欣欣向荣,然而都与诗人无关,引不起诗人心情的欣悦,所以他就嗔怪春物的“自私”了。当然,这当中也不尽是他个人遭逢上的感慨,但正好说明诗人的心境并非是那样悠闲自在的。写到这里,结合上联的“水流”“云在”,诗人的思想感情就已经表露无遗了。

杜甫写此诗时,安史之乱未平。作者虽然避乱在四川,暂时得以“坦腹江亭”,到底还是忘不了国家安危的,因此诗的最后,就不能不归结到“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又陷入满腹忧国忧民的愁绪中去了。杜甫这首诗表面上悠闲恬适,骨子里仍是一片焦灼苦闷。这正是杜甫不同于一般山水诗人的地方。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上元二年(761)。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天,诗人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在饱经战乱之苦后,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妻子儿女同聚一处,重新获得了天伦之乐。杜甫逃避战乱,隐居在成都草堂,生活暂时比较平静安定。但是,安史之乱还没有平定,唐朝的其它国土还在进行着艰苦的战争。诗人杜甫在悠闲的隐居生活中,还是忘不了国家的安危,陷入忧国忧民的愁绪中。此诗即是一次游临江之亭有感而作。

杜甫:《泛江》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诗歌是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与传承,小伙伴们小时候接触的诗词不在少数,古诗教给学生阐事明理,为人处世之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你知道有哪些让人惊叹的古诗词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杜甫:《泛江》”,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杜甫:《泛江》

方舟不用楫,极目总无波。长日容杯酒,深江净绮罗。

乱离还奏乐,飘泊且听歌。故国流清渭,如今花正多。

杜甫:《江梅》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璀璨明珠,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来认识到许多古诗词,通过阅读古诗能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历史,关于古诗词你知道多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江梅》”,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杜甫:《江梅》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杜甫:《江涨》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回眸中国千年之历史,诗歌是那最耀眼的一颗明星,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可以接触到不少的古诗词,阅读古典诗词,能够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你还知道有哪些唯美的古诗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杜甫:《江涨》”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杜甫:《江涨》

江涨柴门外,儿童报急流。下床高数尺,倚杖没中洲。

细动迎风燕,轻摇逐浪鸥。渔人萦小楫,容易拔船头。

杜甫:《季秋苏五弟缨江楼夜宴崔十三评事、韦少府侄三首》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诗歌是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与传承,大家都是从小学习过诗词的,古诗不仅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学素材,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关于古诗词你知道多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杜甫:《季秋苏五弟缨江楼夜宴崔十三评事、韦少府侄三首》”,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杜甫:《季秋苏五弟缨江楼夜宴崔十三评事、韦少府侄三首》

峡险江惊急,楼高月迥明。一时今夕会,万里故乡情。

星落黄姑渚,秋辞白帝城。老人因酒病,坚坐看君倾。

明月生长好,浮云薄渐遮。悠悠照边塞,悄悄忆京华。

清动杯中物,高随海上查。不眠瞻白兔,百过落乌纱。

对月那无酒,登楼况有江。听歌惊白鬓,笑舞拓秋窗。

尊蚁添相续,沙鸥并一双。尽怜君醉倒,更觉片心降。

杜甫:《羌村三首·其三》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回眸中国千年之历史,诗歌是那最耀眼的一颗明星,大家的童年里都阅读过诗词,通过学习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你读过哪些惊艳绝绝的古诗词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杜甫:《羌村三首·其三》》,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杜甫:《羌村三首·其三》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全文赏析

这第三首,叙述邻里携酒深情慰问及诗人致谢的情景。通过父老们的话,反映出广大人民的生活。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群鸡的争斗乱叫也是暗喻时世的动荡纷乱,同时,这样的画面也是乡村特有的。正是鸡叫声招来了诗人出门驱赶群鸡、迎接邻里的举动,“驱鸡上树木,始闻扣柴荆”,起首四句,用语简朴质实,将乡村特有的景致描绘了出来,而这种质朴,与下文父老乡邻的真挚淳厚的情谊相契合。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父老”说明了家里只有老人,没有稍微年轻的人,这位后文父老感伤的话张本,同时为下文的“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作铺垫“问”有问候、慰问之义,同时在古代还有“馈赠”的进一步含义,于是又出现“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两句,乡亲们各自携酒为赠,前来庆贺杜甫的生还,尽管这些酒清浊不一,但体现了父老乡亲的深情厚意。由于拿不出好酒,乡亲们再三地表示歉意,并说明原因: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连年战祸,年轻人都被被征上了前线,由此体现出战乱的危害,短短四句,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由小小的“酒味薄”一事折射出“安史之乱”的全貌,这首诗也由此表现了高度的概括力。

最后四句写诗人以歌作答,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父老乡邻的关怀慰问令诗人万分感动,为表示自己的谢意,诗人即兴作诗,以歌作答。“愧”字含义丰富,既有“惭愧”意,又有“感激”、“感谢”意,而“惭愧”和“愧疚”的成分更多一些。面对淳朴诚实的父老乡亲,诗人深感时局危难,生活艰困,可又未能为国家为乡亲造福出力,所以不但心存感激,而且感到惭愧。结局两句将诗情推向极至,“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诗人长歌当哭,义愤填膺,悲怆感慨之情骤然高涨。“百虑”化作长歌咏叹,这一声长叹意味深长,饱含无奈和痛楚,诗人对国事家事的沉痛忧虑让四座乡邻大受感染,产生共鸣,举座皆是涕泪纵横。听者与歌者所悲感者不尽相同,但究其根源皆由是安史之乱引发。诗人的情感思绪已不仅仅是个人的,它能代表千千万万黎民苍生、爱国志士的心声。杜甫的诗人形象在作品中已经由“小我”升华为“大我”,“纵横”之泪是感时局伤乱世之泪,是悲国破悼家亡之泪,组诗潜藏着的情感暗流在结尾处如破堤之水奔涌而出,悲怆之情推倒了最高点,表现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杜甫的《羌村》三首与“三吏”、“三别”等代表作一样,具有高度的典型意义。虽然作品讲述的只是诗人乱后回乡的个人经历,但诗中所写的“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等亲人相逢的情景,以及“邻人满墙头,感叹亦唏嘘”的场面,绝不只是诗人一家特有的生活经历,它具有普遍意义。这组诗真实地再现了唐代“安史之乱”后的部分社会现实:世乱飘荡,兵革未息,儿童东征,妻离子散,具有浓烈的“诗史”意味。

在艺术上,诗人熔叙事、抒情、写景于一炉,结构严谨,语言质朴,运用今昔对比,高度概括等手法,表达了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集中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三章诗不仅在形式上连绵一体,而且很好地引导读者进行联想和想象,使得这组诗的意蕴超越了其文字本身而显得丰富深厚。杜甫的《羌村》三首用诗人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反映出安史之乱的严重危害,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诗文功底。

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不仅使一度空前繁荣的大唐王朝元气大伤,更给天下百姓带来难以言喻的深重苦难。次年,长安陷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与平民百姓一样,不幸被战争的狂潮所吞噬,开始了辗转流离的生活,亲身体验了战祸的危害。

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五月,刚任左拾遗不久的杜甫因上书援救被罢相的房琯,触怒肃宗,差点没砍掉脑袋,但从此肃宗便很讨厌他,闰八月,便命他离开凤翔。诗人此行从凤翔回鄜州羌村探望家小,这倒给诗人一个深入民间的机会。杜甫回羌村前已有十多个月没和家里通音信了,由于兵荒马乱,情况不明,传说纷纭,杜甫当时的心情十分焦虑。乱离中的诗人历尽艰险,终于平安与家小相聚,此事令他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著名的组诗《羌村》三首。

相关文章

  • 杜甫:《泛江》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诗歌是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与传承,小伙伴们小时候接触的诗词不在少数,古诗教给学生阐事明理,为人处世之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你知道有哪些让人惊叹的古诗词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杜甫:《泛江》”,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杜甫:《泛江》方舟不用楫,...
    时间:07-06 杜甫的诗     古诗文阅读     古诗句    
  • 杜甫:《江亭》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华诗词浩如烟海,我们上学时候一定学习过一些诗词,通过阅读诗词提高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你知道有哪些经典的古诗词吗?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杜甫:《江亭》》,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杜甫:《江亭》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寂寂春将晚,...
    时间:07-06 杜甫的诗     古诗文阅读     古诗句    
  • 杜甫:《江涨》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回眸中国千年之历史,诗歌是那最耀眼的一颗明星,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可以接触到不少的古诗词,阅读古典诗词,能够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你还知道有哪些唯美的古诗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杜甫:《江涨》”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杜甫:《江涨》江涨柴门外,儿童报急流。下床高数...
    时间:07-06 杜甫的诗     古诗文阅读     古诗句    
  • 杜甫:《江梅》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璀璨明珠,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来认识到许多古诗词,通过阅读古诗能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历史,关于古诗词你知道多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江梅》”,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杜甫:《江梅》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雪树元同色,江风...
    时间:07-06 杜甫的诗     古诗文阅读     古诗句    
  • 杜甫:《季秋苏五弟缨江楼夜宴崔十三评事、韦少府侄三首》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诗歌是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与传承,大家都是从小学习过诗词的,古诗不仅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学素材,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关于古诗词你知道多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杜甫:《季秋苏五弟缨江楼夜宴崔十三评事、韦少府侄三首》”,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杜甫:《季秋...
    时间:07-06 三言     杜甫的诗     古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