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古诗词网 > 古诗词 > 导航

韩愈:《答张十一功曹》

发表时间:2022-06-16

古诗词赏析。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诗歌是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与传承,想必大家小时候都学习一些诗词,阅读古典诗词,促进人们了解历史文化,您绝对不会忘记的古诗是那一句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韩愈:《答张十一功曹》”,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韩愈《答张十一功曹》原文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君恩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全文赏析

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答张十一功曹》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张十一名署,公元803年(德宗贞元十九年)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张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诗云:“九疑峰畔二江前,恋阙思乡日抵年。白简趋朝曾并命,苍梧左宦一联翩。鲛人远泛渔舟火,鵩鸟闲飞露里天。涣汗几时流率土,扁舟西下共归田。”韩愈写此诗作答。

诗的前半部分写景。“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勾画出阳山地区的全景。春山明净,春江空阔,还传递出一种人烟稀少的空寂。淡淡几笔,生动地摹写了荒僻冷落的景象。接下来是两组近景镜头,“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筼筜是一种粗大的竹子。踯躅,植物名,即羊踯躅,开红黄色的花,生在山谷间,二月花发时,耀眼如火,月余不歇。这一联,可以说是作者为前面一联的冷落景象又点缀了一些鲜艳、明快的色彩,增添了些许春天的生气。上句的“竞”字同下句的“闲”字,不但对仗工稳,而且传神生动。“竞”字把嫩笋争相滋长的蓬勃景象写活了;“闲”字则把羊踯躅随处开放、清闲自得的意态托写出来。这四句诗,先写远景,后写近景,层次分明。有淡墨涂抹的山和水,又有色彩艳丽的绿竹和红花,浓淡相宜,形象突出。再加上哀猿的啼叫,真可谓诗情画意,交相辉映。

这首诗中的景物,是与作者此时的处境与心情紧密相连的。它体现了这样两个特点,一是静、二是闲。静从空旷少人烟而生,作者从繁华嘈杂、人事纷扰的京城一下子到了这僻远荒冷的山区,哀猿啼声处处有,人间茅舍两三家,这种静与作者仕途的冷遇相互作用,使他倍感孤独和凄凉。这种闲,由他的处境遭遇而来,这里的一切都显得悠闲超脱,没有羁绊,然而不免使人触景生情。身虽居闲地,心却一刻也没能摆脱朝廷的束缚,常常被“未报恩波”所烦扰,不能得闲,故而分外感慨。作者虽然写的是景,而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隐情,正如王夫之《唐诗评选》所说:“寄悲正在比兴处。”

诗的下半段叙事抒情,“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前句的“未”字贯“报”与“知”,意谓:皇帝的深恩我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而已。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蕴含着诗人内心深处许多矛盾着的隐微之情;有无辜被贬的愤怨与悲愁,又有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有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又有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他虽然没有直接说忧愁怨恨,只提到“死所”、“炎瘴”,却比说出来更为深切。在这样的处境中,尚还想“未报恩波”,这表现出儒家“怨而不怒”的精神。有了这一联的铺垫,下一联就容易理解。“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斗”同“陡”,是顿时的意思。“斗觉”二字用得奇崛,把诗人的感情推向高潮。这一联写得委婉曲折,诗人没有正面写自己如何忧愁,却说读了张署来诗后鬓发顿时白了一半,似乎来诗是愁的原因,这就把全诗惟一正面表现愁怨的地方掩盖住了。并且写愁不说愁,只说霜毛陡加,至于何以至此,尽在不言之中。诗意婉转,韵味醇厚。

诗写僻境,以画意出之,写忧愤,以曲笔出之。诗人似乎尽力想把他那种激愤的感情深深地埋藏在心底,但是又自觉不自觉地在字里行间透露出来,使人感受到那股被压抑着的感情潜流,读来为之感动,令人回味,形成了这首诗含蓄深沉的特点。

编辑推荐

孟郊:《与韩愈、李翱、张籍话别》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中国人的启蒙教育,多是从学诗开始,我们小时候都阅读过一些诗词作品,学习古诗词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能使人的志向、情操得到陶冶和升华,那些一眼惊艳的古诗词你还知道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孟郊:《与韩愈、李翱、张籍话别》”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孟郊《与韩愈、李翱、张籍话别》原文

朱弦奏离别,华灯少光辉。物色岂有异,人心顾将违。

客程殊未已,岁华忽然微。秋桐故叶下,寒露新雁飞。

远游起重恨,送人念先归。夜集类饥鸟,晨光失相依。

马迹绕川水,雁书还闺闱。常恐亲朋阻,独行知虑非。

韩愈:《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诗歌是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与传承,在语文学习中,诗词是必不可少的,熟读古诗词不仅能提高人们的文学素养,对提高写作能力也是大有帮助,你知道有哪些经典的古诗词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韩愈:《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韩愈《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原文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亲破蔡州回。

全文赏析

这首诗写在淮西大捷后作者随军凯旋途中。钱钟联《集释》系此诗于公元816年(元和十二年)。当时唐军抵达潼关,即将向华州进发。作者以行军司马身份写成此诗,由快马递交华州刺史张贾,一则抒发胜利豪情,一则通知对方准备犒军。所以诗题“先寄”。“十二”是张贾行第;张贾曾做属门下省的给事中。当时中书、门下二省官员通称“阁老”:又因汉代尊称州刺史为“使君”,唐人沿用。此诗曾被称为韩愈“平生第一首快诗”(蒋抱玄),艺术上显著特色是一反绝句含蓄婉曲之法,以劲笔写小诗,于短小篇幅见波澜壮阔,是唐绝句中富有个性的佳作。

头两句写凯旋大军抵达潼关的壮丽图景。“ 荆山”一名覆釜山,在今河南灵宝境内,与华山相距二百余里。华山在潼关西面,巍峨耸峙,俯瞰秦川,辽远无际;倾听黄河,波涛澎湃,景象异常壮阔。第一句从荆山写到华山,仿佛凯旋大军在旋踵间便跨过了广阔的地域,开笔极有气魄,为全诗定下了雄壮的基调。清人施补华说它简劲有力,足与杜甫“齐鲁青未了”的名句媲美,是并不过分的。对比一下作者稍前所作的同一主题的《过襄城》第一句“郾城辞罢辞襄城”,它与“荆山”句句式相似处是都使用了“句中排”(“郾城——襄城”;“荆山——华山”)重叠形式。然而“郾城”与“襄城”只是路过的两个地名而已;而“荆山”、“华山”却带有感情色彩,在凯旋者心目中,雄伟的山岳,仿佛也为他们的丰功伟绩所折服,争相奔来表示庆贺。拟人化的手法显得生动有致。相形之下,“郾城”一句就起得平平了。

在第二句里,作者抓住几个突出形象来描写迎师凯旋的壮丽情景,气象宏大。当时隆冬多雪,已显得“冬日可爱”。“日出”被采入诗中和具体历史内容相结合,形象的意蕴便更为深厚了。太阳东升,冰雪消融,象征着藩镇割据局面一时扭转,“元和中兴”由此实现。“潼关”古塞,在明丽的阳光下焕发了光彩,此刻四扇大开,由“狭窄不容车”的险隘一变而为庄严宏伟的“凯旋门”。虽未直接写人,壮观的图景却蕴含在字里行间,给读者留下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军旗猎猎,鼓角齐鸣,浩浩荡荡的大军抵达潼关;地方官吏远出关门相迎接;百姓箪食壶浆,载欣载奔,夹道慰劳王师。“写歌舞入关,不着一字,尽于言外传之,所以为妙”(程学恂《韩诗臆说》)。关于潼关城门是“四扇”还是两扇,清代诗评家曾有争论,其实诗歌不比地理志,是不必拘泥于实际的。试把“四扇”改为“两扇”,那就怎么读也不够味了。加倍言之,气象、境界全出。所以,单从艺术处理角度讲,这样写也有必要。何况出奇制胜,本来就是韩诗的特色。

诗的后两句换用第二人称语气,以抒情笔调通知华州刺史张贾准备犒军。潼关离华州尚有一百二十里地,故说“远”。远迎凯旋的将士,本应不辞劳苦。不过这话得由出迎一方道来,才近乎人情之常。而这里“莫辞迎侯远”,却是接受欢迎一方的语气,完全抛开客气常套,却更能表达得意自豪的情态、主人翁的襟怀,故显得极为合理合情。《过襄城》中相应有一句“家山不用远来迎”,虽辞不同而意近。然前者语涉幽默,轻松风趣,切合喜庆环境中的实际情况,读来倍觉有味。而后者拘于常理,反而难把这样的意境表达充分。

第四句“相公”指平淮大军实际统帅——宰相裴度,淮西大捷与他运筹帷幄之功分不开。“蔡州”原是淮西强藩吴元济巢穴。公元816年(元和十二年)十月,唐将李愬雪夜攻破蔡州,生擒吴元济。这是平淮关键战役,所以诗中以“破蔡州”借代淮西大捷。“新”一作“亲”,但“新”字尤妙,它不但包含“亲”意在内,而且表示决战刚刚结束。当时朝廷上“一时重叠赏元功”,而人们“自趁新年贺太平”那是胜利、自豪气氛到达高潮的时刻。诗中对裴度由衷的赞美,反映了作者对统一战争的态度。以直赋作结,将全诗一语收拢,山岳为何奔走,阳光为何高照,潼关为何大开,刺史远出迎候何人,这里有了总的答复,成为全诗点眼结穴之所在。前三句中均未直接写凯旋的人,在此句予以直点。这种手法,好比传统剧中重要人物的亮相,给人以十分深刻的印象。

综观全诗,一、二句一路写去,三句直呼,四句直点,可称是用劲笔,抒豪情。由于它刚直中有开合,有顿宕,刚中见韧,直而不平,“卷波澜入小诗”(查慎行),饶有韵味。一首政治抒情诗,采用犒军通知的方式写出,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激情,非一般应酬之作所望尘莫及的了。

韩愈:《春雪》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明文化长河中的一块瑰丽奇宝,大家都是从小学习过诗词的,古诗还可以培养学生在音乐、建筑、绘画等方面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你知道有哪些让人惊叹的古诗词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韩愈:《春雪》》,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韩愈《春雪》原文

看雪乘清旦,无人坐独谣。拂花轻尚起,落地暖初销。

已讶陵歌扇,还来伴舞腰。洒篁留密节,著柳送长条。

入镜鸾窥沼,行天马度桥。遍阶怜可掬,满树戏成摇。

江浪迎涛日,风毛纵猎朝。弄闲时细转,争急忽惊飘。

城险疑悬布,砧寒未捣绡。莫愁阴景促,夜色自相饶。

韩愈:《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新亭》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诗词是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精髓,我们在学校也会经常接触到很多古诗,背诵古诗词可以增强我们的民族文化自信,你知道有哪些让人惊叹的古诗词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韩愈:《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新亭》》,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韩愈《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新亭》原文

湖上新亭好,公来日出初。水文浮枕簟,瓦影荫龟鱼。

杜牧:《赠沈学士张歌人》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中华诗词浩如烟海,想必大家小时候都学习一些诗词,学习古诗可以汲取古诗的有益精髓,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关于古诗词你知道多少?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杜牧:《赠沈学士张歌人》”,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杜牧《赠沈学士张歌人》原文

拖袖事当年,郎教唱客前。断时轻裂玉,收处远缲烟。

孤直縆云定,光明滴水圆。泥情迟急管,流恨咽长弦。

吴苑春风起,河桥酒旆悬。凭君更一醉,家在杜陵边。

孟郊:《答卢虔故园见寄》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诗词是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精髓,我们小时候都阅读过一些诗词作品,通过阅读诗词提高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你知道有哪些经典的古诗词吗?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孟郊:《答卢虔故园见寄》”,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孟郊《答卢虔故园见寄》原文

访旧无一人,独归清雒春。花闻哭声死,水见别容新。

乱后故乡宅,多为行路尘。因悲楚左右,谤玉不知珉。

相关文章

  • 韩愈:《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新亭》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诗词是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精髓,我们在学校也会经常接触到很多古诗,背诵古诗词可以增强我们的民族文化自信,你知道有哪些让人惊叹的古诗词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韩愈:《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新亭》》,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韩愈《奉...
    时间:06-16 古诗词赏析     古诗集     抒情古诗    
  • 孟郊:《答卢虔故园见寄》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诗词是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精髓,我们小时候都阅读过一些诗词作品,通过阅读诗词提高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你知道有哪些经典的古诗词吗?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孟郊:《答卢虔故园见寄》”,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孟郊《答卢虔故园见寄》原文访旧无...
    时间:06-16 古诗词赏析     古诗集     抒情古诗    
  • 杜牧:《赠沈学士张歌人》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中华诗词浩如烟海,想必大家小时候都学习一些诗词,学习古诗可以汲取古诗的有益精髓,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关于古诗词你知道多少?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杜牧:《赠沈学士张歌人》”,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杜牧《赠沈学士张歌人》原文拖袖事当年,郎教唱客前。断时轻裂...
    时间:06-15 古诗词赏析     古诗集     抒情古诗    
  • 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中华诗词浩如烟海,在语文学习中,诗词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古诗词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能使人的志向、情操得到陶冶和升华,有哪些古诗词是你心目中的人间绝句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杜牧:《留诲曹师等诗》”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杜牧《留诲曹师等诗》原文万物有丑好,各一姿...
    时间:06-15 古诗词赏析     古诗集     抒情古诗    
  • 韩愈:《鸣雁》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诗歌在中国具有悠远历史的,在课堂上,老师也会为我们讲解一些古诗词,熟读古诗词不仅能提高人们的文学素养,对提高写作能力也是大有帮助,您此时是不是也在想着有哪些古诗还能够背下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韩愈:《鸣雁》”,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韩愈...
    时间:06-16 古诗词赏析     古诗集     抒情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