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古诗词网 > 古诗词 > 导航

杜甫:《屏迹三首》

发表时间:2022-07-06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在语文学习中,我们也会专门去学习古诗词,熟读古诗词不仅能提高人们的文学素养,对提高写作能力也是大有帮助,您此时是不是也在想着有哪些古诗还能够背下来?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杜甫:《屏迹三首》”,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杜甫:《屏迹三首》

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桑麻深雨露,燕雀半生成。

村鼓时时急,渔舟个个轻。杖藜从白首,心迹喜双清。

晚起家何事,无营地转幽。竹光团野色,舍影漾江流。

失学从儿懒,长贫任妇愁。百年浑得醉,一月不梳头。

衰颜甘屏迹,幽事供高卧。鸟下竹根行,龟开萍叶过。

年荒酒价乏,日并园蔬课。犹酌甘泉歌,歌长击樽破。

扩展阅读

杜甫:《热三首》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大家都是从小学习过诗词的,古诗在培养思维能力及养成良好文学素养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你知道有哪些意境非常美的的古诗词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杜甫:《热三首》》,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杜甫:《热三首》

雷霆空霹雳,云雨竟虚无。炎赫衣流汗,低垂气不苏。

乞为寒水玉,愿作冷秋菰。何似儿童岁,风凉出舞雩。

瘴云终不灭,泸水复西来。闭户人高卧,归林鸟却回。

峡中都似火,江上只空雷。想见阴宫雪,风门飒踏开。

朱李沈不冷,雕胡炊屡新。将衰骨尽痛,被褐味空频。

欻翕炎蒸景,飘摇征戍人。十年可解甲,为尔一沾巾。

杜甫:《遣兴三首》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大家都是从小学习过诗词的,古诗在培养思维能力及养成良好文学素养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你知道有哪些意境非常美的的古诗词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杜甫:《遣兴三首》》,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杜甫:《遣兴三首》

下马古战场,四顾但茫然。风悲浮云去,黄叶坠我前。

朽骨穴蝼蚁,又为蔓草缠。故老行叹息,今人尚开边。

汉虏互胜负,封疆不常全。安得廉耻将,三军同晏眠。

高秋登塞山,南望马邑州。降虏东击胡,壮健尽不留。

穹庐莽牢落,上有行云愁。老弱哭道路,愿闻甲兵休。

邺中事反覆,死人积如丘。诸将已茅土,载驱谁与谋。

丰年孰云迟,甘泽不在早。耕田秋雨足,禾黍已映道。

春苗九月交,颜色同日老。劝汝衡门士,忽悲尚枯槁。

时来展材力,先后无丑好。但讶鹿皮翁,忘机对芳草。

杜甫:《羌村三首·其三》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回眸中国千年之历史,诗歌是那最耀眼的一颗明星,大家的童年里都阅读过诗词,通过学习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你读过哪些惊艳绝绝的古诗词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杜甫:《羌村三首·其三》》,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杜甫:《羌村三首·其三》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全文赏析

这第三首,叙述邻里携酒深情慰问及诗人致谢的情景。通过父老们的话,反映出广大人民的生活。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群鸡的争斗乱叫也是暗喻时世的动荡纷乱,同时,这样的画面也是乡村特有的。正是鸡叫声招来了诗人出门驱赶群鸡、迎接邻里的举动,“驱鸡上树木,始闻扣柴荆”,起首四句,用语简朴质实,将乡村特有的景致描绘了出来,而这种质朴,与下文父老乡邻的真挚淳厚的情谊相契合。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父老”说明了家里只有老人,没有稍微年轻的人,这位后文父老感伤的话张本,同时为下文的“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作铺垫“问”有问候、慰问之义,同时在古代还有“馈赠”的进一步含义,于是又出现“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两句,乡亲们各自携酒为赠,前来庆贺杜甫的生还,尽管这些酒清浊不一,但体现了父老乡亲的深情厚意。由于拿不出好酒,乡亲们再三地表示歉意,并说明原因: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连年战祸,年轻人都被被征上了前线,由此体现出战乱的危害,短短四句,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由小小的“酒味薄”一事折射出“安史之乱”的全貌,这首诗也由此表现了高度的概括力。

最后四句写诗人以歌作答,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父老乡邻的关怀慰问令诗人万分感动,为表示自己的谢意,诗人即兴作诗,以歌作答。“愧”字含义丰富,既有“惭愧”意,又有“感激”、“感谢”意,而“惭愧”和“愧疚”的成分更多一些。面对淳朴诚实的父老乡亲,诗人深感时局危难,生活艰困,可又未能为国家为乡亲造福出力,所以不但心存感激,而且感到惭愧。结局两句将诗情推向极至,“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诗人长歌当哭,义愤填膺,悲怆感慨之情骤然高涨。“百虑”化作长歌咏叹,这一声长叹意味深长,饱含无奈和痛楚,诗人对国事家事的沉痛忧虑让四座乡邻大受感染,产生共鸣,举座皆是涕泪纵横。听者与歌者所悲感者不尽相同,但究其根源皆由是安史之乱引发。诗人的情感思绪已不仅仅是个人的,它能代表千千万万黎民苍生、爱国志士的心声。杜甫的诗人形象在作品中已经由“小我”升华为“大我”,“纵横”之泪是感时局伤乱世之泪,是悲国破悼家亡之泪,组诗潜藏着的情感暗流在结尾处如破堤之水奔涌而出,悲怆之情推倒了最高点,表现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杜甫的《羌村》三首与“三吏”、“三别”等代表作一样,具有高度的典型意义。虽然作品讲述的只是诗人乱后回乡的个人经历,但诗中所写的“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等亲人相逢的情景,以及“邻人满墙头,感叹亦唏嘘”的场面,绝不只是诗人一家特有的生活经历,它具有普遍意义。这组诗真实地再现了唐代“安史之乱”后的部分社会现实:世乱飘荡,兵革未息,儿童东征,妻离子散,具有浓烈的“诗史”意味。

在艺术上,诗人熔叙事、抒情、写景于一炉,结构严谨,语言质朴,运用今昔对比,高度概括等手法,表达了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集中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三章诗不仅在形式上连绵一体,而且很好地引导读者进行联想和想象,使得这组诗的意蕴超越了其文字本身而显得丰富深厚。杜甫的《羌村》三首用诗人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反映出安史之乱的严重危害,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诗文功底。

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不仅使一度空前繁荣的大唐王朝元气大伤,更给天下百姓带来难以言喻的深重苦难。次年,长安陷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与平民百姓一样,不幸被战争的狂潮所吞噬,开始了辗转流离的生活,亲身体验了战祸的危害。

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五月,刚任左拾遗不久的杜甫因上书援救被罢相的房琯,触怒肃宗,差点没砍掉脑袋,但从此肃宗便很讨厌他,闰八月,便命他离开凤翔。诗人此行从凤翔回鄜州羌村探望家小,这倒给诗人一个深入民间的机会。杜甫回羌村前已有十多个月没和家里通音信了,由于兵荒马乱,情况不明,传说纷纭,杜甫当时的心情十分焦虑。乱离中的诗人历尽艰险,终于平安与家小相聚,此事令他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著名的组诗《羌村》三首。

杜甫:《望岳三首》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中华诗词是众多秀传统文化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我们总背得几首耳熟能详的诗词,阅读古典诗词,增加人们对人类本身的了解,增加人生体验,您收藏了哪些经典的古诗词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望岳三首》”,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杜甫:《望岳三首》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

歘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

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

洎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

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

祝融五峯尊,峯峯次低昴。

紫盖独不朝,争长嶫相望。

恭闻魏夫人,羣仙夹翱翔。

有时五峯气,散风如飞霜。

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

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

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

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全文赏析

第一首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语气助词,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可谓匠心独具。

接下来“齐鲁青未了”一句,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它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形容泰山之高,也不是像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的地理特点,在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一个“钟”宇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里诗人此用笔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而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也在此得到显现。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决眦”二字尤为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而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仙字精神。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 这就是这两句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原因。正因为泰山的崇高伟大不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极顶的想望本身,当然也具备了双重的含义。

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壕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更以后出之作难以企及。[8] [11] [12] [10] [13]

第二首

咏华山一首,作者所写的华山亦同样雄伟。不过,与年青时代一首相比,这无疑是一首失意之作。自天宝乱来,作者饱历忧患方得重返朝廷,而今因宰相房琯败绩丧师于陈涛斜被罚,抗疏救之而获罪被贬。作者人至中年,除了官拜左拾遗一年境遇较佳,一直极备艰辛。因此,诗中亦有流露出失意徬徨之感。作者发端“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即写华山崇高。作者虽然极欲登山,但“安得仙人九节杖”一句“安得”二字诘问,已表明了作者之愿难以实现。这好比作者欲要报国,却总是报国无门,无可奈何的心情。“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两句写作者仰望之余,预计攀登之路。不过这始终并未实行,只是作者在望岳时的盘算,藉以自我安慰而已。情况一如作者纵有一腔抱负理想,却只能空自盘算,无法行之于世。最后,本诗以“稍待西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作结,作者宦途的坎坷更是可见。现实环境的不顺,使得作者产生了厌倦宦途之情,期望于热闹中寻得凉冷以自疗创痛。以华山之顶比白帝之居,更表现了作者自感理想无可实现的失意徬徨。

第三首

咏衡山的《望岳》写于作者晚暮之年,首尾抒发议论,中间写景叙事。“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欻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几句写历代帝王皆设职官崇礼衡山。“在德非馨香”句,寓有讽喻之意,以微婉之词道出,劝勉君主要以德治国。九、十两句,作者叙自己因世乱所驱投奔南国,所以有望岳的机会。接下来自“渴日绝壁出”至“散风如飞霜”写衡山景色,乃全篇中心所在。最后以祀岳之意作结,呼应起笔“秩礼”。而“曷以赞我皇”一句,杜甫爱国之心,强烈地洋溢于字里行间。这首《望岳》通篇皆流露着作者忠君爱国的情怀,即使飘泊江湖,仍是关心朝政,无日或忘。

总结

三首《望岳》旨趣、风格的不同,恰好能代表杜甫在青年、中年、暮年三个时期的心态。咏泰山的《望岳》表现的是一种积极用世的思想,代表杜甫青年时期光芒四射,积极进取的人生,因而予人雄奇壮阔的感觉,全诗形成了遒劲峻洁、气魄雄放的风格;咏华山一首流露作者宦途失意,报国无门之情,代表杜甫中年时期失徨,动极思静的人生,此诗因而显得委婉曲折,沉郁顿挫;咏衡山的《望岳》即或是有所讽喻,代表杜甫晚年时期内敛安命,与人为善的人生。从中可稍得杜甫思想转变的轨迹。不过,无论他的心态如何改变,有一点始终是相同的,那就是他的忠君爱国之心了。青年时杜甫想要为国出力,中年时他虽不得意,却仍有报国之思,晚年时他念兹在兹仍是君主与朝政。

写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第一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第二首诗作于作者中年时,宰相房琯败绩丧师于陈涛斜被罚,抗疏救之而获罪被贬而满是失意。第三首作于作者暮年。

杜甫:《望岳三首·其三》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课堂上,老师也会为我们讲解一些古诗词,学习古诗词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能使人的志向、情操得到陶冶和升华,您绝对不会忘记的古诗是那一句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杜甫:《望岳三首·其三》》,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杜甫:《望岳三首·其三》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

欻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

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

洎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

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

祝融五峰尊,峰峰次低昂。

紫盖独不朝,争长嶪相望。

恭闻魏夫人,群仙夹翱翔。

有时五峰气,散风如飞霜。

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

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

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

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全文赏析

咏衡山的《望岳》写于作者晚暮之年,首尾抒发议论,中间写景叙事。“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欻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几句写历代帝王皆设职官崇礼衡山。“在德非馨香”句,寓有讽喻之意,以微婉之词道出,劝勉君主要以德治国。九、十两句,作者叙自己因世乱所驱投奔南国,所以有望岳的机会。接下来自“渴日绝壁出”至“散风如飞霜”写衡山景色,乃全篇中心所在。最后以祀岳之意作结,呼应起笔“秩礼”。而“曷以赞我皇”一句,杜甫爱国之心,强烈地洋溢于字里行间。这首《望岳》通篇皆流露着作者忠君爱国的情怀,即使飘泊江湖,仍是关心朝政,无日或忘。

杜甫:《收京三首》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中华诗词是众多秀传统文化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我们小时候都阅读过一些诗词作品,学习古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哪些经典的古诗词你还记得多少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杜甫:《收京三首》”,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杜甫:《收京三首》

仙仗离丹极,妖星照玉除。须为下殿走,不可好楼居。

暂屈汾阳驾,聊飞燕将书。依然七庙略,更与万方初。

生意甘衰白,天涯正寂寥。忽闻哀痛诏,又下圣明朝。

羽翼怀商老,文思忆帝尧。叨逢罪己日,沾洒望青霄。

汗马收宫阙,春城铲贼壕。赏应歌杕杜,归及荐樱桃。

杂虏横戈数,功臣甲第高。万方频送喜,无乃圣躬劳。

相关文章

  • 杜甫:《望岳三首》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中华诗词是众多秀传统文化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我们总背得几首耳熟能详的诗词,阅读古典诗词,增加人们对人类本身的了解,增加人生体验,您收藏了哪些经典的古诗词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望岳三首》”,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杜甫:《望岳三首》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时间:07-06 三言     杜甫的诗     古诗三百首    
  • 杜甫:《望岳三首·其三》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课堂上,老师也会为我们讲解一些古诗词,学习古诗词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能使人的志向、情操得到陶冶和升华,您绝对不会忘记的古诗是那一句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杜甫:《望岳三首·其三》》,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杜甫:《望...
    时间:07-06 三言     三国演义小说     杜甫的诗    
  • 杜甫:《收京三首》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中华诗词是众多秀传统文化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我们小时候都阅读过一些诗词作品,学习古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哪些经典的古诗词你还记得多少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杜甫:《收京三首》”,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杜甫:《收京三首》仙仗离丹极,妖星照玉除。须为...
    时间:07-06 三言     杜甫的诗     古诗三百首    
  • 杜甫:《秋雨叹三首》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璀璨明珠,家长会在孩子小时候交孩子读古诗,古诗在培养思维能力及养成良好文学素养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你读过哪些惊艳绝绝的古诗词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秋雨叹三首》”,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杜甫:《秋雨叹三首》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
    时间:07-06 三言     杜甫的诗     古诗三百首    
  • 杜甫:《佐还山后寄三首》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华诗词浩如烟海,在语文学习中,我们也会专门去学习古诗词,学习古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您此时是不是也在想着有哪些古诗还能够背下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佐还山后寄三首》”,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杜甫:《佐还山后寄三首》山晚浮云合,归时恐路迷。...
    时间:07-06 三言     杜甫的诗     古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