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古诗词网 > 古诗词 > 导航

李白:《广陵赠别》

发表时间:2022-07-06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大家的童年里都阅读过诗词,背诵古诗词可以增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古诗词的知识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白:《广陵赠别》,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李白:《广陵赠别》

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

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

小编推荐

杜牧:《赠别》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诗词是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精髓,我们小时候都阅读过一些诗词作品,通过阅读诗词提高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你知道有哪些经典的古诗词吗?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杜牧:《赠别》”,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杜牧《赠别》原文

眼前迎送不曾休,相续轮蹄似水流。门外若无南北路,

人间应免别离愁。苏秦六印归何日,潘岳双毛去值秋。

莫怪分襟衔泪语,十年耕钓忆沧洲。

柳宗元:《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诗的国度,我们上学时候一定学习过一些诗词,通过阅读古诗能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历史,你知道有哪些意境非常美的的古诗词吗?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柳宗元:《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柳宗元《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原文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全文赏析

柳子厚与刘梦得在公元793年(贞元九年)同为赐进士及第,踏上仕途,二十多年来,肝胆相照,取长补短,是中唐文坛上的“双星”。孙昌武先生在《柳宗元评传》中 写道:“刘禹锡是柳宗元一生中最为亲密的友人,是一代差可与柳宗元比肩的卓越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二人交谊终身不渝,在政治斗争中同进退,相支持,在思想理论上互有影响,在文学上也共同切磋,相互学习。”从步入仕途到“永贞革新”,从革新失败到被贬谪,从奉旨返京到再度远谪,他们始终患难与共。永州十年,二人交谊最密切,通讯最频繁。公元815年(元和十年)旧历二月,二人作为“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柳宗元《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上亭》)分别从永州、朗州回到长安,满以为劫难已过,对前途充满希望和幻想,谁知不到一个月,却被外放至更为荒僻的远州任职。是年三月,二人打点行装,携家带口,又一次踏上南下之路。就心态而言,彼此都凄然伤感,二人都幻想着有朝一日能东山再起,造福桑梓;但朝廷一再疏远,新贵们造谣中伤,其理想已被残酷的现实击得粉碎,纵有雄才大略仍无用武之地,因而更加愤懑。柳宗元便有“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重别梦得》)的打算,刘禹锡则更低调:“耦耕若便遗身 世,黄发相看万事休”(《答重别》),他们已把功名看淡,悟出东山再起遥不可及的道理。到衡阳后,一人往西南去了柳州,一人向南直奔连州,歧路分手,万语千言,甚为感人。刘梦得形容惜别时的情景为“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分手之后,相互写诗酬答,共六首,其中七律二首,七绝二首,五绝二首,均字字含情,句句有泪,深沉而郁抑,哀伤而悲凄。《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为第一首。

首联两句,有回顾,有直面,起伏跌宕,贮泪其中。始“伏”而“起”,旋“起”而又“伏”,短短十四个字,把两位诗人十几年来的坎坷命运集中凝炼地表现了出来,引发读者无穷的联想和遐思:“永贞革新”失败后,“二王八司马”们死的死,病的病。两位诗人总算万幸,只是外放而已。但十年时间过的是囚徒般的生活,身心均受伤害。为官乃徒有虚名,治民又力不从心,持家实艰难异常。作者到永州后,老母爱女相继弃世,自己因水土不服而染病在身,所居处所凡四遭火,差点被烧死。名为六品官员,实则“弼马温”而已。故“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不足为怪。好不容易等到皇恩浩荡,大赦天下,终于得以与友人在长安相见。“到秦京”为一“起”,心境也稍微好一点。谁知好景不长,到长安不到一个月,圣旨下,又把他们明升暗降地外放至更为荒僻的州郡做刺史,“谁料翻为岭外行”乃再一“伏”。此刻,一切希望都化为泡影,海市蜃楼般顷刻之间无影无踪,本是“憔悴”的面容又蒙上厚厚风尘,更显其“憔悴”。这一年柳宗元44岁,刘禹锡45岁,正是为国效力的大好年华,奈何贬谪远州,英雄失路,宁不哀哉。

颔联以伏波将军马援的故事暗点“古道西风瘦马”之意,令人瞻望前途,不寒而栗。作者说:想当年,伏波将军马援率领大军南征到此,叱咤风云,威风八面,战旗猎猎,金鼓声声,似在目入耳,可睹可闻;后人将其铸成石像,立于湘水西岸将军庙前,如巨人翁仲铜像立于咸阳宫门外一般,供人瞻仰,何其光灿。而今他等踏上这条古道,只见将军庙前荒草遍地,断壁残垣,不觉怆然泪下,虽是季春,却有《黍离》之悲。物已如此,人何以堪。想想自己的境遇,看看唐王朝的倾颓,则又平添了几分愁思,多加了一层愤懑。这一联妙在借古讽今,即景抒情。写伏波风采,叹自己身世;描故道荒凉,讽当朝衰微,从而再表“憔悴”之意,可谓一石双鸟,言在此而意在彼也。此联失粘,仓促成章之未暇订正,或竟不以律害辞,不以辞害意。亦见唐人知律而不为律所缚也。

李白诗云:“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对于柳、刘二人来说,头顶上就不只是一片浮云,而简直是满天乌云了,“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事如幽灵般伴其左右。据传刘梦得“十年憔悴到秦京”以后曾写诗两首嘲讽新贵,其中“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两句讽喻十年以来由于投机取巧而在政治上愈来愈得意的新贵们不过是他被排挤出长安后才被提拔起来的罢了,而“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再游玄都观》)二句则暗刺朝廷政治危机,旧宠新贵们一“花”不如一“花”的现实情况。由于两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新贵们于是大进谗言,一时间风云突变,厄运又至,两位诗人再度遭贬。作者说:老朋友,我们似失之慵疏呀。“慵疏”者,非懒散粗疏也,意谓迂直,坚持操守,固其本性也,无怪乎新贵与你我冰炭不相容。颈联“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妙在正话反说,寓庄于谐,似调侃,类解嘲。言下之意是:倘若我们能违心地歌功颂德,趋炎附势,少写几句讥讽的诗文,也不至于再度遭贬南荒吧。

尾联两句,表友情之深厚,叹身世之悲凄,将全诗的感情推向高潮。诗人说:你我即将分路,天各一方,想当年,苏武去国离乡,李陵赠别诗有“临河濯长缨,念别怅悠悠” 两句,我们分路,“怅悠悠”则同,但用不着“临河”取水,这流不尽的泪水便足以濯缨洗冠了——“垂泪千行”,看似乖谬,实则在理。这艺术上的夸张同样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和深沉的思考。彼时彼地的两位诗人,命运坎坷,前途渺茫,可垂泪;生离死别,无缘再见,可垂泪;英雄失路,报国无门,可垂泪;新贵弄权,国之日衰,亦可垂泪。即使“垂泪千行”,也不足以表达我们的悲痛、愤懑、伤感、失落、依恋、忧郁互为交织的复杂感情啊!王勃云“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之中,尚有勉励,读之令人胸襟开阔,格调颇高,堪为千古名句;而此诗结句从苏李赠别诗中翻出无穷之意。尾联乃表两个断肠人相别,将国事家事融为一体,可忧可叹,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同样脍炙人口,且有令人潸然泪下的艺术效果。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中国人的启蒙教育,多是从学诗开始,相信大家都学习过诗词,古诗在培养思维能力及养成良好文学素养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你读过哪些惊艳绝绝的古诗词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全文赏析

这首诗在意境上显得清寂或清峭,情绪上则带着比较重的孤独感。

诗题点明是乘舟停宿桐庐江的时候,怀念扬州(即广陵)友人之作。桐庐江为钱塘江流经桐庐县一带的别称。“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首句写日暮、山深、猿啼。诗人伫立而听,感觉猿啼似乎声声都带着愁情。环境的清寥,情绪的黯淡,于一开始就显露了出来。次句沧江夜流,本来已给舟宿之人一种不平静的感受,再加上一个“急”字,这种不平静的感情,便简直要激荡起来了,它似乎无法控制,而像江水一样急于寻找它的归宿。接下去“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语势趋向自然平缓了。但风不是徐吹轻拂,而是吹得木叶发出鸣声,其急也应该是如同江水的。有月,照说也还是一种慰藉,但月光所照,惟沧江中之一叶孤舟,诗人的孤寂感,就更加要被触动得厉害了。如果将后两句和前两句联系起来,则可以进一步想象风声伴着猿声是作用于听觉的,月涌江流不仅作用于视觉,同时还有置身于舟上的动荡不定之感。这就构成了一个深远清峭的意境,而一种孤独感和情绪的动荡不宁,都蕴含其中了。

诗人之所以在宿桐庐江时会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建德当时为桐庐邻县,这里即指桐庐江流境。维扬,扬州的古称。按照诗人的诉说,一方面是因为此地不是他自己的故乡,“虽信美而非吾士”,有独客异乡的惆怅;另一方面,是怀念扬州的老朋友。这种思乡怀友的情绪,在眼前这特定的环境下,相当强烈,不由得潸然泪下。他幻想凭着沧江夜流,把他的两行热泪带向大海,带给在大海西头的扬州旧友。

这种凄恻的感情,如果说只是为了思乡和怀友,那是不够的。孟浩然出游吴越,是他四十岁去长安应试失败后,为了排遣苦闷而作长途跋涉的。“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这种漫游,就被罩上一种悒悒不欢的情绪。然而在诗中,诗人只淡淡地把“愁”说成是怀友之愁,而没有往更深处去揭示。这可以看作孟浩然写诗“淡”的地方。孟浩然作诗,原是“遇思入咏”,不习惯于攻苦着力的。然而,这样淡一点着笔,对于这首诗却是有好处的。一方面,对于他的老朋友,只要点到这个地步,朋友自会了解。另一方面,如果把那种求仕失败的心情,说得过于刻露,反而会带来尘俗乃至寒伧的气息,破坏诗所给人的清远的印象。

除了感情的表达值得读者注意以外,诗人在用笔上也有轻而淡的一面。全诗读起来只有开头两句“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中的“愁”、“急”二字给人以经营锤炼的感觉,其余即不见有这样的痕迹。特别是后半抒情,更像是脱口而出,跟朋友谈心。但即使是开头的经营,也不是追求强刺激,而是为了让后面发展得更自然一些,减少文字上的用力。因为这首诗,根据诗题“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写不好可能使上下分离,前面是“宿”,下面是“寄”,前后容易失去自然的过渡和联系。而如果在开头不顾及后面,单靠后面来弥补这种联系,会分外显得吃力。现在头一句着一个“愁”字,便为下面作了张本。第二句写沧江夜流,着一“急”字,就暗含“客心悲未央”的感情,并给传泪到扬州的想法提供了根据。同时,从环境写起,写到第四句,出现了“月照一孤舟”,这舟上作客的诗人所面临的环境既然是那样孤寂和清峭,从而生出“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的想法便非常自然了。因此,可以说这首诗后面用笔的轻和淡,跟开头稍稍用了一点力气,是有关系的。没有开头这点代价,后面说不定就要失去浑成和自然。

孟浩然写诗,“遇思入咏”,是在真正有所感时才下笔的。诗兴到时,他也不屑于去深深挖掘,只是用淡淡的笔调把它表现出来。那种不过分冲动的感情,和浑然而就的淡淡诗笔,正好吻合,韵味弥长。这首诗也表现了这一特色。

刘禹锡:《赠别约师》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想必大家小时候都学习一些诗词,古诗不仅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学素材,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古诗词的知识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刘禹锡:《赠别约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刘禹锡:《赠别约师》

师逢吴兴守,相伴住禅扃。春雨同栽树,秋灯对讲经。

庐山曾结社,桂水远扬舲.话旧还惆怅,天南望柳星。

李商隐:《赠别前蔚州契苾使君》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中国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大家都是从小学习过诗词的,古诗在培养思维能力及养成良好文学素养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中国著名诗人的诗词你读过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李商隐:《赠别前蔚州契苾使君》”,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何年部落到阴陵,奕世勤王国史称。夜卷牙旗千帐雪,

朝飞羽骑一河冰。蕃儿襁负来青冢,狄女壶浆出白登。

日晚鸊鹈泉畔猎,路人遥识郅都鹰。

孟郊:《赠别崔纯亮》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小伙伴们小时候接触的诗词不在少数,古诗还可以培养学生在音乐、建筑、绘画等方面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你还知道有哪些唯美的古诗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孟郊:《赠别崔纯亮》”,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孟郊《赠别崔纯亮》原文

食荠肠亦苦,强歌声无欢。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

有碍非遐方,长安大道傍。小人智虑险,平地生太行。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始知君子心,交久道益彰。

君心与我怀,离别俱回遑。譬如浸蘖泉,流苦已日长。

忍泣目易衰,忍忧形易伤。项籍岂不壮,贾生岂不良。

当其失意时,涕泗各沾裳。古人劝加餐,此餐难自强。

一饭九祝噎,一嗟十断肠。况是儿女怨,怨气凌彼苍。

彼苍若有知,白日下清霜。今朝始惊叹,碧落空茫茫。

刘禹锡:《赠别君素上人诗》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小时候都阅读过一些诗词作品,阅读古典诗词,促进人们了解历史文化,你读过哪些惊艳绝绝的古诗词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刘禹锡:《赠别君素上人诗》”,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刘禹锡:《赠别君素上人诗》

穷巷唯秋草,高僧独扣门。相欢如旧识,问法到无言。

水为风生浪,珠非尘可昏。悟来皆是道,此别不销魂。

杜牧:《赠别二首》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时候我们总是可以在课本上读到古诗词,阅读古典诗词,增加人们对人类本身的了解,增加人生体验,您此时是不是也在想着有哪些古诗还能够背下来?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杜牧:《赠别二首》”,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杜牧《赠别二首》原文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全文赏析

第一首诗是诗人赠别一位相好的歌妓的,从同题另一首(“多情却似总无情”)看,彼此感情相当深挚。不过那一首诗重在“惜别”,这一首却重在赞颂对方的美丽,引起惜别之意。第一句就形容了一番:“娉娉袅袅”是身姿轻盈美好的样子,“十三余”则是女子的芳龄。七个字中既无一个人称,也不沾一个名词,却能给读者完整、鲜明生动的印象,使人如目睹那美丽的倩影。其效果不下于“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耀秋菊,华茂春松”(曹植《洛神赋》)那样具体的描写。全诗正面描述女子美丽的只这一句。就这一句还避实就虚,其造句真算得空灵入妙。第二句不再写女子,转而写春花,是将花比女子。“豆蔻”产于南方,其花成穗时,嫩叶卷之而生,穗头深红,叶渐展开,花渐放出,颜色稍淡。南方人摘其含苞待放者,美其名曰“含胎花”,常用来比喻处女。而“二月初”的豆蔻花正是这种“含胎花”,用来比喻“十三余”的小歌女,是形象优美而又贴切的。而花在枝“梢头”,随风颤袅者,当尤为可爱。所以“豆蔻梢头”又暗自照应了“娉娉袅袅”四字。这里的比喻不仅语新,而且十分精妙,又似信手拈来,写出人似花美,花因人艳,说它新颖独到是不过分的。一切“如花似玉”、“倾国倾城”之类比喻形容,在这样的诗句面前都会黯然失色。而杜牧写到这里,似乎还是一个开始,他的才情尚未发挥尽致。

当时诗人正要离开扬州,“赠别”的对象就是他在幕僚失意生活中结识的一位扬州的歌妓。所以第三句写到“扬州路”。唐代的扬州经济文化繁荣,时有“扬一益(成都)二”之称。“春风”句意兴酣畅,渲染出大都会富丽豪华气派,使人如睹十里长街,车水马龙,花枝招展。这里歌台舞榭密集,美女如云。“珠帘”是歌楼房栊设置,“卷上珠帘”则看得见“高楼红袖”。而扬州路上不知有多少珠帘,所有帘下不知有多少红衣翠袖的美人,但“卷上珠帘总不如”。不如谁,谁不如,诗中都未明说,含吐不露。这里“卷上珠帘”四字用得很不平常,它不但使“总不如”的结论更形象,更有说服力;而且将扬州珠光宝气的繁华气象一并传出。诗用压低扬州所有美人来突出一人之美,有众星拱月的效果。《升庵诗话》云:“书生作文,务强此而弱彼,谓之‘尊题’。”杜牧此处的修辞就是“尊题格”。但由于前两句美妙的比喻,这里“强此弱彼”的写法显得自然入妙。

杜牧此诗,从意中人写到花,从花写到春城闹市,从闹市写到美人,最后又烘托出意中人。二十八字挥洒自如,游刃有余,真俊爽轻利之至。别情人不用一个“你(君、卿)”字;赞美人不用一个“女”字;甚至没有一个“花”字、“美”字,“不著一字”而能“尽得风流”。语言空灵清妙,贵有个性。

第二首抒写诗人对妙龄歌女留恋惜别的心情。

齐、梁之际的江淹曾经把离别的感情概括为“黯然销魂”四字。但这种感情的表现,却因人因事的不同而千差万别,这种感情本身,也不是“悲”、“愁”二字所能了得。杜牧此诗不用“悲”、“愁”等字,却写得坦率、真挚,道出了离别时的真情实感。

诗人同所爱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感情是千头万绪的。“多情却似总无情”,明明多情,偏从“无情”着笔,著一“总”字,又加强了语气,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诗人爱得太深、太多情,以至使他觉得,无论用怎样的方法,都不足以表现出内心的多情。别筵上,凄然相对,象是彼此无情似的。越是多情,越显得无情,这种情人离别时最真切的感受,诗人把它写出来了。“唯觉樽前笑不成”,要写离别的悲苦,他又从“笑”字入手。一个“唯”字表明,诗人是多么想面对情人,举樽道别,强颜欢笑,使所爱欢欣。但因为感伤离别,却挤不出一丝笑容来。想笑是由于“多情”,“笑不成”是由于太多情,不忍离别而事与愿违。这种看似矛盾的情态描写,把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说得委婉尽致,极有情味。

题为“赠别”,当然是要表现人的惜别之情。然而诗人又撇开自己,去写告别宴上那燃烧的蜡烛,借物抒情。诗人带着极度感伤的心情去看周围的世界,于是眼中的一切也就都带上了感伤色彩。这就是刘勰所说的:“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文心雕龙·物色》)。“蜡烛”本是有烛芯的,所以说“蜡烛有心”;而在诗人的眼里烛芯却变成了“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在诗人的眼里,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的离别而伤心了。“替人垂泪到天明”,“替人”二字,使意思更深一层。“到天明”又点出了告别宴饮时间之长,这也是诗人不忍分离的一种表现。

诗人用精炼流畅、清爽俊逸的语言,表达了悱恻缠绵的情思,风流蕴藉,意境深远,余韵不尽。就诗而论,表现的感情还是很深沉、很真挚的。杜牧为人刚直有节,敢论列大事,却也不拘小节,好歌舞,风情颇张,此诗亦可见此意。

写作背景

这两首诗是诗人杜牧在大和九年(835年),由淮南节度使掌书记升任监察御史,离扬州奔赴长安,与在扬州结识的歌妓分别之作。

刘禹锡:《酬令狐相公赠别》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诗词便是其中一种,小伙伴们小时候接触的诗词不在少数,古诗在培养思维能力及养成良好文学素养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古诗词的知识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刘禹锡:《酬令狐相公赠别》,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刘禹锡:《酬令狐相公赠别》

越声长苦有谁闻,老向湘山与楚云。海峤新辞永嘉守,

夷门重见信陵君。田园松菊今迷路,霄汉鸳鸿久绝群。

幸遇甘泉尚词赋,不知何客荐雄文。

李白:《博平郑太守自庐山千里相寻入江夏北市门见访…立马赠别》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中国人的启蒙教育,多是从学诗开始,小伙伴们对诗词一定不会陌生,通过学习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你读过的古诗词还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李白:《博平郑太守自庐山千里相寻入江夏北市门见访…立马赠别》”,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李白:《博平郑太守自庐山千里相寻入江夏北市门见访…立马赠别》

大梁贵公子,气盖苍梧云。若无三千客,谁道信陵君。

救赵复存魏,英威天下闻。邯郸能屈节,访博从毛薛。

夷门得隐沦,而与侯生亲。仍要鼓刀者,乃是袖槌人。

好士不尽心,何能保其身。多君重然诺,意气遥相托。

五马入市门,金鞍照城郭。都忘虎竹贵,且与荷衣乐。

去去桃花源,何时见归轩。相思无终极,肠断朗江猿。

相关文章

  • 李商隐:《赠别前蔚州契苾使君》 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中国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大家都是从小学习过诗词的,古诗在培养思维能力及养成良好文学素养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中国著名诗人的诗词你读过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李商隐:《赠别前蔚州契苾使君》”,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何年部落到阴陵,奕世勤王国史称。夜卷牙旗千帐...
    时间:06-22 李商隐的诗     古诗文阅读     古诗句    
  • 刘禹锡:《赠别约师》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想必大家小时候都学习一些诗词,古诗不仅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学素材,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古诗词的知识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刘禹锡:《赠别约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刘禹锡:《赠别约师...
    时间:06-22 刘禹锡的诗     古诗文阅读     古诗句    
  • 孟郊:《赠别崔纯亮》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小伙伴们小时候接触的诗词不在少数,古诗还可以培养学生在音乐、建筑、绘画等方面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你还知道有哪些唯美的古诗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孟郊:《赠别崔纯亮》”,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孟郊《赠别崔纯亮》...
    时间:06-16 古诗词赏析     古诗集     抒情古诗    
  • 刘禹锡:《赠别君素上人诗》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小时候都阅读过一些诗词作品,阅读古典诗词,促进人们了解历史文化,你读过哪些惊艳绝绝的古诗词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刘禹锡:《赠别君素上人诗》”,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刘禹锡:《赠别君素...
  • 李白:《博平郑太守自庐山千里相寻入江夏北市门见访…立马赠别》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中国人的启蒙教育,多是从学诗开始,小伙伴们对诗词一定不会陌生,通过学习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你读过的古诗词还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李白:《博平郑太守自庐山千里相寻入江夏北市门见访…立马赠别》”,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李白:《博平郑太守自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