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厌的蚊子日记 篇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寓言的相关知识。
2、揣摩人物心理,转换成语言表达。
3、怎么理解蚊子可以打败强大的狮子,却死在不值一提的蜘蛛手里?
4、用传神的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重点:
揣摩人物心理,转换成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
用传神的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沉浸文本,整体感知
请学生散读课文,思考:这篇寓言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请学生概述故事内容
三、体验文本,品味语句,理解课文
1、请学生再读课文,圈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2、请学生站起来说出喜欢哪句句子,为大家有感情地朗读后,解释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重点品味的内容:蚊子的语言、动作描写部分
分析品味课文过程中涉及的'需要深入讨论、理解的问题:
1小小的蚊子为何能战胜强大的狮子?
2挑战前、获胜后蚊子都吹响了他的小喇叭,这两次的心情分别如何?
3和狮子比较,蜘蛛是多么的不值一提,可蚊子为何却命丧其手?
4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3、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适当地穿插口语交际设计
“当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如果你就是那只“小小的蜘蛛”,你想要对这只“阴沟里栽了船”的蚊子说什么?
五、延伸体会寓意
1、我们生活中有蚊子这样的人吗?你们在学习生活有过蚊子的表现吗?
2、你能再讲一个寓言故事,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吗?
六、质疑教材
故事讲的是蚊子和狮子的故事,蚊子被蜘蛛吃了,故事也就结束了,为什么课文又加了第二段和故事情节“无关”的内容?
简单介绍寓言的结构特点:大部分寓言第一段讲述一个故事,第二段则说明其中蕴含的道理前面为记叙,后面是议论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但并不是所有的寓言都是这种结构
七、作业
必做:
写一段有中心的话,其中用上“较量”、“凯旋”、“叹息”这三个词
选作:
1、假设在蚊子将要送命的一刹那,一阵风吹破了蜘蛛网,蚊子幸运地逃生了这之后,蚊子会有怎样的想法和经历呢?请发挥想象续写这个寓言故事
2、写一段“用动作、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的小故事
讨厌的蚊子日记 篇2
活动目标:
1、对比认识苍蝇、蚊子的外形特征,了解苍蝇、蚊子生活习性及危害,并能区分它们。
2、能大胆表达、表现对蚊蝇的憎恶。
3、通过消灭蚊蝇的操作活动,初步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1、苍蝇拍、蚊香、杀虫剂等趋蚊器。
2、教师用电脑、投影仪,幻灯片,幼儿人手一台电脑。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以猜谜语《苍蝇》《蚊子》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长得像蜜蜂,腿上毛茸茸。浑身带病菌,是个害人虫。(苍蝇)
小小飞贼,武器是针。抽别人血,养自己身。(蚊子)
二、基本部分:
1、对比认识苍蝇蚊子的外形特征。
(出示苍蝇和蚊子对比幻灯片),教师介绍蚊蝇的共同特征: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苍蝇和一只蚊子,它们都属于昆虫;有头、胸、腹三部分;有翅膀;六条腿。教师:谁看到它们有什么不同?
幼儿:“苍蝇有两对翅膀,蚊子有一对翅膀”;“苍蝇脚上有毛刺,蚊子没有”;“苍蝇有一对又圆又大的眼睛和蚊子的眼睛不一样”;“它们的嘴也不一样,蚊子的嘴像针。”
2、认识苍蝇的生活习性、危害,知道怎样消灭苍蝇。
(1)(出示苍蝇吃食物幻灯片)苍蝇最喜欢在什么地方玩?脏,臭的地方。它是怎样传播细菌的?苍蝇的脚停在脏地方。脚上的毛粘满了细菌,又喜欢在饭菜和水果上停下,把细菌传播开来。人吃了苍蝇叮过的东西会怎样?会生病,拉肚子,发烧。
(2)苍蝇是害虫,我们看见苍蝇该怎么办?(出示打苍蝇、不乱扔垃圾、洗手幻灯片)用苍蝇拍把它打死,还要做到讲卫生,不随地乱扔果皮,吃东西前要洗手,洗干净水果。
3、认识蚊子的生活习性、危害,知道怎样消灭蚊子。
(1)蚊子有什么不好?(出示蚊子咬人幻灯片)
吸血,咬了人之后特别的疼,还痒。蚊子怎样吸血?用嘴里的吸管吸血,他还会传染疾病,吸了生病人的血又去吸不生病人的血,这样就会把疾病传给别人,使别人生病。
(2)用什么办法来消灭蚊子呢?(幼儿讨论)小结:蚊子喜欢在有污水的地方生长和活动,我们平时不要乱扔垃圾。要想办法消灭它,可以点蚊香,喷杀虫剂等。
4、总结:因为苍蝇传播细菌,蚊子吸血,它们都是害虫,所以我们平时不仅要消灭它们,还要讲卫生。就让我们消灭他们吧!
5、消灭蚊蝇。
(1)老师介绍电脑游戏《打苍蝇》、《芭比娃娃打蚊子》的玩法。
(2)幼儿自由选择操作电脑游戏《打苍蝇》、《芭比娃娃打蚊子》。
三、结束部分:
1、简单讲评幼儿的电脑操作。
2、布置作业:幼儿回家告诉爸爸妈妈苍蝇和蚊子的'害处,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想办法来消灭害虫。
活动延伸:
环境保护小卫兵:户外游戏《消灭蚊子》
玩法:
1、选一个幼儿当消灭蚊子的“小能手”,其余的幼儿为“蚊子”。
2、“蚊子”在圈内,“小能手”在圈外,想尽一切办法去打“蚊子”,可用手拍打蚊子但身体的任何部分不能进内圈。“蚊子”想办法不被打到,但不能出内圈。最后剩下的“蚊子”为胜者。
建议: 在游戏过程中一定要遵守游戏规则:“蚊子”不能出内圈,“小能手”不能进内圈,内圈的大小要根据幼儿的人数及手臂的长度来确定。
讨厌的蚊子日记 篇3
活动目标:
1、根据故事情节理解乐曲图形乐谱;初步感知乐曲的abaca的曲式结构和乐曲欢快、滚动、流畅的风格特点。
2、尝试用各种创造性的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充分享受乐曲给人带来的快乐。
3、能寻找空间、有控制地、积极投入地参加游戏、表演,游戏时能注意与同伴密切配合。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单簧管波尔卡》音乐磁带;录音机;图谱一张;蚊子手偶、小朋友手偶一个。
2、知识准备——幼儿感知过蚊子的飞行特点,会用语言、手指动作、线条等方法进行描述蚊子的的飞行轨迹。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今天早上醒来,我发现手上多了个红点,痒痒的,原来是一只蚊子咬了我一口。听,嗡嗡翁,飞来了一只小蚊子。”(出示蚊子手偶)。
2、教师用富有表情的、明显的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启发幼儿对故事的联想。
师:“那这只小蚊子在干什么呢?小蚊子和小朋友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们一起来听。”(幼儿倾听第一遍音乐)
二、根据“小蚊子”的故事情节,理解图形乐谱。
1、根据乐曲欢快、滚动、流畅的特点,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象创编故事,相互分享对音乐的理解。
师:“猜猜看,小蚊子和小朋友在干什么?”(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小蚊子飞得(教师手势)怎么样?那我们刚才听到的音乐(教师哼唱)也是(暗示)快快的。
2、教师简单讲述“小蚊子”故事,同时出示分段乐段图谱,呈现完整的乐曲abaca
图形乐谱。(音乐图谱附后)
这首音乐讲了小蚊子和小朋友捉迷藏的游戏。小蚊子真调皮,他打着转儿飞到东......
小蚊子的故事真有趣,这张图画讲的'就是小蚊子和小朋友捉迷藏的故事。这里面呀还藏着很多的小秘密呢,你发现了吗?这张图画上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你可以提出来,让大家一起来帮你。(清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听)(引导幼儿理解图谱中的符号表示什么意思,有几段,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小蚊子飞了几次,小朋友拍了几次等等。)(一、三、五行图画是一样的,音乐也是一样的吗?等会我们再来听。)
三、通过图形乐谱,进一步了解乐曲的情节、旋律、节奏、曲式结构,并能随着音乐正确指图。
1、教师指图,简单提示故事情节,幼儿边听音乐边看老师指图。
师:“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看我把这个故事用图上的符号指出来。听的时候要听仔细了,图画一样的地方,音乐是不是也一样的呢?”(听后,教师小结:有人唱反调,教师哼唱)
2、幼儿随老师一起边听音乐边指图,把小蚊子的故事指出来。
师:“我们把手伸出来,一块儿听着音乐把这个有趣的故事指出来。”
3、引导幼儿用象声词模仿蚊子飞行的声音合拍蚊子的声音。
师:“小蚊子飞的时候会发出什么声音?”教师哼唱两句,幼儿一起来学。练习:嗡……p啪“我们听着音乐来指图,还要把小蚊子飞的声音和拍小蚊子的声音说出来。”
四、启发幼儿用创造性的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
为乐曲a段创编蚊子翻滚、飞行、打蚊子的动作,并能随a段音乐创造性的表现出来。
师:“蚊子真调皮,他打着转儿飞到东、飞到西,我们用身体来学一学蚊子打着转儿快快的飞的样子。”(把你好看的动作教给大家;这个动作真好,我也来学一学;我们一起来学……
-
想了解更多【讨厌的蚊子日记】网的资讯,请访问:讨厌的蚊子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