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古诗词网 > 古代典籍 > 导航

樛木-《诗经》全文注释及译文

发表时间:2022-06-15

古代典籍经过数千年传颂至今,现今还会闻名中外,其在国际间早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它是中华文化的绮丽瑰宝,是古代先贤的智慧结晶。在古代典籍中,除了熟悉的四大名著,还有本草纲目、资治通鉴、黄帝内经、永乐大典等等让我们震撼的古书,你知道中国古代著名典籍有哪些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樛木-《诗经》全文注释及译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注释】

樛〔jiū〕木:枝向下弯曲的树。

葛藟〔lěi〕:葡萄科植物,茎可做绳,纤维可织葛布,果实可入药。

纍〔li〕:攀缘,牵萦。

只:语气助词,无实义。

福履:犹福禄。

绥〔su〕:使安和、安宁。

荒:蔓延,覆盖。

将:扶助,支持。

成:完成,成就。

【翻译】

南方有种枝茎下弯的树木,葛藟的藤蔓攀附其上。那祥和快乐的谦谦君子,福气爵禄会使他安宁自在。南方有种枝茎下弯的树木,葛藟的藤蔓遍覆其上。那祥和快乐的谦谦君子,福气爵禄会使他得到扶助。南方有种枝茎下弯的树木,葛藟的藤蔓萦绕其上。那祥和快乐的谦谦君子,福气爵禄会使他成就德行。

【解读】

《诗经》中常常用到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而托物起兴往往伴随着因物为比同时出现,因此又有了比兴的说法。《樛木》这首诗中,比兴的运用就十分明显。

全文只有三章,结构工整,每章都以葛藟萦缠攀附于樛木的意象起兴,而后以祥和安乐的君子获得福禄为兴体。每章只改动两字的叠章结构,形成逐层推进、回环往复的歌咏之势,从而使全诗赞颂的谦谦君子形象呼之欲出。此外,以葛藟萦附樛木比君子常得福禄相随,可谓构思精巧,形象生动。

《樛木》的主人公是一位君子,关于此君子也有各家不同的说法。《毛诗序》定此诗主旨为后妃和谐相处而无嫉妒之心,因此君子当指君王。而今人潘啸龙等认为此君子为新婚的新郎,此诗当是宾客众人对新郎的祝福之辞。另有学者认为此诗讲了一位君子在没有嫉妒心之后的所作所为看到别人有优点的时候,真心为别人高兴;看到别人有困难或不足的时候,无私地给予帮助,即所谓君子成人之美。

本次注译舍去繁琐考据,回归到诗作的原始语境中,认为此诗旨在说明君子以其美德修养感召福禄相随。正是因为君子常常涵养学问德行,才能不断体会到其中的充实和快乐,才能有福禄到来使他安宁和顺,扶助他不断地自我修养和提升,并最终圆满成就他的才德智慧。相信这样的解读,对于我们今天的完善和修养个人也是极具借鉴和启发意义的。

小编推荐

葛覃-《诗经》全文注释及译文


现今社会经济发展急速,潮流及全球信息泛滥,保留中华传统优良文化的责任刻不容缓。它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根,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在浩瀚古籍烟海中,除了我们熟知的四大名著,还有道德经、论语、孔子、庄子、周易、孟子、老子等都值得细细品读的古书,你都看过哪些著名的古代典籍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葛覃-《诗经》全文注释及译文”,希望收集的这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注释】

葛〔g〕: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紫红色,茎可做绳,纤维可织葛布。

覃〔tn〕:蔓延,延伸。

施〔y〕:蔓延。

中谷:山谷中。

维:发语助词,无实义。

萋萋:草木茂盛貌。

黄鸟:一说为黄鹂或黄莺,一说为黄雀。

于:语气助词,无实义。

集:群鸟栖止于树上。

喈喈〔jiē〕:禽鸟鸣声。

莫莫:茂盛貌。

刈〔y〕:割草或谷类。

濩〔hu〕:煮。

絺〔chī〕:细葛布。

绤〔x〕:粗葛布。

服:穿衣。

斁〔y〕:厌倦,厌弃。

言:一说第一人称,一说作语助词。

师氏:女师,指古代抚育女子并教授其女德者。

归:本指出嫁,此指出嫁女子返回娘家。

薄:语气助词,无实义。

污〔w〕:洗去污垢。

私:贴身内衣。

浣〔hun〕:洗。

衣:上曰衣,下曰裳,此指外衣。

害〔h〕:通曷,何。

归宁:回家省亲,多指已嫁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

【翻译】

长长的葛草蔓延开来,遍布整个山谷郊野,藤叶繁盛而茂密。黄莺不时飞来飞去,又降落栖息在灌木林中,鸣叫的声音婉转动听。长长的葛草蔓延开来,遍布整个山谷郊野,藤叶繁盛而茂密。收割了葛草然后蒸煮,织成粗细不同的葛布,穿在身上从不厌倦。告诉女师我心中所想,就是返回娘家去省亲。洗去我内衣上的污垢,也将我的外衣清洗干净。哪些要洗哪些不洗区分清楚,才好回家去看望父母。

【解读】

《葛覃》一诗的主旨,显然落在文末归宁父母一句。然而对此历来却有着不同的解读,因为归字在古汉语中,既可以指女子出嫁,又可以指出嫁女子返回娘家。《毛诗序》认为此诗为赞美后妃出嫁前志在女工之事,躬俭节用,服浣濯之衣,尊敬师傅的美德,而余冠英等当代学者则主张这首诗抒写了一位贵族女子准备归宁省亲的期待之情。这两种说法,在文义上均可圆融。

舍去不同说法的论辩,单纯地从语境来品味这首诗,它呈现给我们的是三幅生动的画面:首先是漫山遍野蔓延生长的葛草,还有黄莺飞舞、栖止灌木并发出婉转动听的鸣叫,完全是一派草长莺飞、春意盎然的景致;在此情境的烘托之下,其次出场的就是本师的女主人公:只见她割下葛藤,蒸煮之后织成葛布并穿在身上,对自己的劳动成果感到欣慰而满足;最后出现的是培养女子女工、女德等的师氏,女子急切地向她表达归宁之心,并开始清洗内外衣物为此做好准备,甚至如同自言自语地区分该洗和不该洗的衣物至此,一位具有传统女德又略带活泼性情的女子形象跃然纸上。

迫切中带着喜悦,局促中透着欢快,这颇具画面感的诗句,仿佛让我们的心也沉浸在归宁女子的意境中,随她的喜乐而喜乐,随她的期待而期待

好文分享: 孔子家语·屈节解译文(篇七)


古代典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它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文化典籍中的至关重要的部分。在古代典籍中,除了熟悉的四大名著,还有本草纲目、资治通鉴、黄帝内经、永乐大典等等让我们震撼的古书,有哪些古代典籍让你一品再品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好文分享: 孔子家语·屈节解译文(篇七)”,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孔子家语·屈节解译文

子路问孔子说:“我听说大丈夫生活在世间,富贵而不能有利于世间的事物;处于贫贱之地,不能暂时忍受委屈以求得将来的伸展,则不足以达到人们所说的大丈夫的境界。”

孔子说:“君子所做的事,期望必须达到自己的目标。需要委屈的时候就委屈,需要伸展的时候就伸展。委屈自己是因为有所期待,求得伸展需要抓住时机。所以虽然受了委屈也不能失掉气节,志向实现了也不能有害于义。”

相关文章